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应具备九大特征,将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监管要求
2024-03-27 15:09

财联社3月27日讯(记者 高艳云)

3月27日,中信证券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在香港举办,总经理杨明辉分享了中信证券关于建设一流投行、主动适应监管、财富管理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信证券如何理解和践行一流投行建设?杨明辉表示,中信证券认真学习、研究和对照了监管机构关于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并从服务经济发展、业务体系、投资能力、客户网络、风险管控、国际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企业文化等九个方面,阐述了中信证券对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理解。

image

近期IPO的“严监严管”监管举措备受瞩目,杨明辉表示,相关监管举措对资本市场、证券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归位尽责。面对新的监管要求和业务机遇,中信证券将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为综合的专业服务方案。一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客户项目质量;二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增量业务开拓;三是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强国际业务开拓。

在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中信证券也在持续思考“以投资者为本”的深刻内涵。杨明辉认为,成功的财富管理转型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回报;二是具有丰富的财富产品体系,满足客户财富保值、增值、传承等多样化的场景需求;三是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起真正的“投、研、顾”一体化机制,赋能一线员工做好财富管理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感与获得感。

“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应具备九大特征

证监会近日提出“至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投行和投资机构”,何为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作为头部券商中的顶流,中信证券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杨明辉称,证监会发布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后,中信证券认真组织了学习、研究和对照。中信证券的发展愿景,就是成为全球客户最为信赖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作为强大的金融机构,能够在服务国家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业务体系完善、牌照齐全、结构均衡,业务领域跨市场、跨场所、跨区域、多品种,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投资能力强,凭借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能够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四是具有遍布全球的强大客户网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标的资产,实现撮合交易的功能;

五是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和风险对冲的能力,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强;

六是国际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股债融资、并购等领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七是具有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强,科技赋能、清算交收效率达到先进水平;

八是具有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强大的人才队伍,能够汇聚业内最为优秀的人才;

九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品牌影响力突出。

“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这为中信证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将继续践行‘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公司使命,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来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杨明辉如是说。

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监管要求

近期,证监会出台多项举措,突出“严监严管”,作为证券行业的一员,中信证券如何看待监管政策,以及应对业务环境的变化?

杨明辉指出,“严监严管”的监管举措,对资本市场、证券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归位尽责,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有助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净化资本市场发展生态,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全面注册制对证券公司的能力和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合规、风控等能力也是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风险控制能力强的证券公司在严监管市场下拥有更多业务机会和优质项目资源,形成增量与存量的正向循环。

同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政策,也为投行业务带来了增量业务机会。

一是监管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为投行带来增量业务机会。监管在活跃资本市场框架下,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发展质量,并购业务有望加快发展。

二是监管要求强本强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预计为专业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保荐机构带来业务机会。监管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投资价值,这要求证券公司在价值发掘、估值定价、承销保荐、风险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三是监管继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资企业国际业务仍有潜力。2023年初发布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新规,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更多中资企业选择欧洲市场发行GDR;中概股和红筹企业回归的企业范围扩大。

成功的财富管理转型需满足三大条件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在“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政策指导下,公司如何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杨明辉介绍称,2023年,资本市场回调幅度较大,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信证券财富管理转型依然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亮点。

一是客户规模实现正增长,总体表现优于市场。截至2023年末,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客户总资产规模继续保持在十万亿级的水平,客户托管证券市值规模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上升至13%;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达1900亿;融资融券余额达1300亿。本年度,中信证券新开户数超100万户,市场占比较上一年度提升4%、创历史新高,累计客户数超1420万户、有效客户数量规模保持正增长。

二是买方投顾配置服务体系持续完善,配置方案主动设计能力进一步强化。目前,中信证券已搭建了涵盖低起点公募基金投顾、中起点配置型FoF、高起点配置专户等多层次的买方投顾配置服务体系,覆盖R1到R5全部风险等级,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配置需求。

三是创新推出财富管理产品。落地证券公司首单家庭服务信托业务,依托专业化产品和陪伴式服务,持续丰富面向居民家庭的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不同场景需求。

杨明辉指出,“以投资者为本”就是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和政治性,真正将投资者作为市场之本,真诚善待投资者,更好服务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以此为指引,公司将持续立足财富管理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坚定财富管理深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重点加快买方服务能力建设,搭建多层次财富配置体系,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要,促进共同富裕;精细化服务上市公司、国企及政府平台、金融同业、专业投资机构等重点机构客群的财富管理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升级财富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工具,革新财富管理展业模式,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做好客户需求的发现者、服务旅程的陪伴者和专业价值的引领者。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