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结构化产品|如何看懂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提示
2024-08-29 22:39

编者按:

结构化产品[1]是使用复杂金融工程结构化的方法,将股票、债券等基础资产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收益结构与基础资产价格变动相关,从而呈现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而言,这类产品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定制化的特征,投资者在购买这些复杂多样的结构化产品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中证报价投教基地推出“走进结构化产品”专题,帮助投资者了解结构化产品的产品结构、风险类型,以及选择结构化产品需要关注的细节。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主要帮助大家看懂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提示。

合作机构:

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者在购买结构化产品时,只看收益不看风险,或只看风险不看收益,都是不够的。为了充分了解产品的整体风险收益特征,完整阅读并理解产品的风险揭示相关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风险最终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品的投资损益。而由于结构化产品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定制化等特征,除了存在资管计划的共性风险,也具有一些特定的风险。

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揭示条款在哪里能够看到呢?通常来说,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行的私募资管计划为例,投资者一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处看到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揭示:一是产品合同的风险揭示章节,二是合同附件《风险揭示书》,三是产品一页通等其他宣传材料中。投资者在阅读相关部分时应该逐字阅读并理解风险提示部分,尤其是字体加粗、加下划线的部分。以下我们就举些例子进行说明。

作为净值型产品,结构化产品具有与其他资管产品较为类似的一般共性风险揭示条款,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再投资风险等。

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挂钩标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而导致衍生品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

结构化产品的损益与挂钩标的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当市场走势对投资者极端不利时(比如超预期上行、下行或波动显著增加、减少等)或者当挂钩标的出现停盘、暂停交易、涨跌停板等导致无法进行交易委托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资产出现损失。

流动性风险是指产品面临赎回或到期清算时,难以在预计时间内以公允价格将其底层资产变现而引起资产损失或增加交易成本的风险,

或由于挂钩标的或衍生品合约本身流动性不足或停牌、涨跌停板等事件的影响,在初始交易、提前终止和到期终止时,可能面临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和期望价格上进行建仓或变现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方或债务人未能按时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从而给金融工具持有人或债权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由于场外衍生品的交易方式通常为场外柜台一对一交易,而场内衍生品通常为场内公开集中交易,因此信用风险主要是针对场外衍生品。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程度与交易对手方的资本实力、杠杆经营水平、信用历史、经营状况等因素相关。如交易商因各种原因延期、拒绝或无法依照衍生品交易合同的约定支付交易价款,即使资管计划投资的是证券公司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2],仍可能会造成受托资产损失。

再投资风险是指将产品运作期间

因交易、分配或到期等原因收到利息、投资收益、本金等

现金流进行再投资,因再投资时市场环境和交易要素变化,导致预定投资策略下再投资回报不确定的风险。

结构化产品运作期间收到现金流进行再投资时,无风险收益率、股指期货贴水率、挂钩标的波动率等市场环境和交易要素较产品成立时可能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导致产品无法实现既定的投资策略或收益目标,甚至可能发生亏损。

除了上述共性风险,结构化产品还具有如投资策略转换风险、估值风险等特定风险,以及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以下简称“基准”)、投资者适当性特殊要求等一系列特别风险提示等,投资者应当特别关注了解。

投资策略转换风险:这里主要是指结构化产品的不同运作期投资策略或挂钩标的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和损益出现变化的风险。

如大雪球[3]结构化产品首个运作期发生过敲入事件且到期亏损时,在符合合同约定的前提下,下一运作期可能会转换为挂钩同一标的的指数增强策略继续运作;又例如某小雪球[4]结构化产品,在首个运作期挂钩沪深300指数,在该运作期结束后,在符合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可能将下一运作期挂钩标的更改为沪金现货。此时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在临近下一运作期开放前密切关注最新的运作期告知书,了解是否发生投资策略和产品要素的变化,决策继续投资还是退出资管计划。

估值风险:估值风险是指由于产品估值结果的不准确或大幅波动影响管理人、投资者决策或产品损益的风险。

通常估值风险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于投资于场外衍生品的结构化产品来说,其定价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使用第三方估值价格与其选取的估值方法、估值模型或者模型参数高度相关,如参数与实际偏差较大,或采用的方法、模型发生变更,该等价格可能会影响受托财产估值准确性和产品的损益水平,因此存在一定的估值风险。二是场外衍生品一般不在证券、期货交易所等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具有流动性限制,因此产品运作期间其资产估值并不代表资产的可变现价格。三是场外期权的价值通常包括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其中内在价值为期权买方当下立即行权所获得的价值,而时间价值则是指期权价值超过其内在价值的部分,时间价值的变化受到剩余期限、波动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估值是较为复杂的。因为上述提到的几个原因,投资者在到期、开放前看到的净值与挂钩标的走势相关但不必然线性相关,波动性也可能不一致。此时投资者无须过于担心,一般管理人和渠道也会提示,在封闭运作期间,结构化产品的期间估值主要供投资者参考,实际运作到期/开放时,底层衍生品合约仍根据双方签订的交易确认书约定的交易条款进行了结,产品净值一般也会逐渐向基准收敛。但正如文中反复提及的,结构化产品是净值型产品,产品净值向基准收敛并不表明没有跟踪误差,下面就来讲讲关于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的风险提示。

关于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的特别风险提示:

以资管计划为例,结构化产品的基准较为复杂,但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产品要素,为了避免投资者对基准产生误解,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和代销机构都会专门对基准做出加粗加黑的风险提示。

(1)首先投资者最常看到的提示字样是,

“业绩报酬计提基准只是资产管理人提取业绩报酬的标准而非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构成资产管理人对受托财产收益状况的任何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投资者退出产品时可按照基准数值获得投资收益”

,言下之意就是结构化产品本质是净值化产品,产品设立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系为了结合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管理人的业绩目标,并确定管理人提取超额收益部分(不是全部收益)的业绩报酬的门槛,但并非“使命必达”。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投资者实际投资收益率不必然高于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管理人业绩目标无法实现,则可能不计提业绩报酬。

(2)此外,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基准下面

“本计划可能亏损”

的提示字样,以及了解什么情形下收益可能为负和可能发生的最大亏损。这个主要提示投资者不应只看到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中可能盈利的情形,更要看到可能存在的亏损风险,特别购买大雪球之类的结构化产品时,不要因其带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保护且在某些情形下基准为固定值时,误认为这类产品是固收型产品。实际上,投资者即使在风险测评时选择能承受很高的风险,但当亏损实际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之前远远高估了自己对亏损的容忍程度,这也是管理人和代销机构对“亏损”作特别提示的原因。此外,基准的计算是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包括但不限于费用、税收、计算方法、建仓误差等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可能无法事先确定为某一具体数值,这时候投资者还要特别关注《投资起始公告》等管理人披露的相关产品公告,随时了解产品运作时发生的情况。

(3)实际情况中,每个产品的业绩报酬计提方法可能各不相同,以资管计划为例,如投资者连续多个运作期持有计划份额,则在该投资者连续持有份额的全部运作期间产品净值取得正增长(即:持有期期末累计净值-持有期期初累计净值 > 0)的前提下,若某一运作期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该运作期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管理人可能会计提该运作期的业绩报酬。

(4)但总的来说,业绩报酬一般按投资者每份份额分别计提,同时每份份额的业绩报酬以其净值增长为限计提,如净值无增长则不计提,如投资收益率低于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亦不计提,此外业绩报酬应当从分红资金、退出资金或清算资金中提取,其中从分红资金中提取业绩报酬的频率不得超过每6个月一次。

场外衍生品交易相关投资者适当性特殊要求的相关风险提示:这部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投资者不能根据相关法规和管理人及衍生品交易商要求提供证明资料,或所提供的证明资料不符合相关要求时,投资者份额可能将被强制退出产品或产品因不能交易策略目标无法实现而被迫提前终止的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相关法律法规对结构化产品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实行穿透管理,且对投资者适当性门槛要求非常高,如果投资者所提供的适当性材料不能达到外规以及交易商的要求,有可能无法达成交易而导致产品被迫终止,这也是本系列文章始终强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原因。但投资者也无须过于担心,规范的管理人及代销机构会在销售时根据投资者拟购买的份额比例提前告知对应的投资者资质条件要求和所需的投资者适当性材料,以避免导致投资者份额被强制退出或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而投资者也应尽量配合代销机构和管理人提供相关材料并保证材料是真实规范有效的。

总而言之,对投资者来说,了解结构化产品的风险提示是用底线思维了解评估产品,在了解评估产品的过程中,仅关注收益或仅关注风险都是不完整的,而必须将风险与收益结合起来才能对产品有完整的认知和评估。以上相关风险条款仅为部分举例,实际情况中,涉及结构化产品的相关风险条款更加专业、复杂,需要投资者在专业指导下认真详细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产品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审慎决策购买真正适合自己的结构化产品。

接下来,如果还想了解怎么看懂结构化产品的结构,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衍生品结构,请继续关注本系列文章。

注:

[1]目前常见的结构化产品通常是由银行理财产品、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私募基金等通过投资衍生品来实现的。本文提及的结构化产品主要指投资于衍生品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

[2]本计划所投证券公司收益凭证的名称或交易要素中可能出现的“本金保障型”表述系证券公司发行的一种收益凭证名称,相关表述系由发行收益凭证的证券公司拟定并承担相关交易协议项下义务,不代表具体产品存在保本保收益安排,资产管理人不保证委托人本金不受损失。

[3]大雪球指自动敲入敲出型结构或产品, 与任何以雪球注册的公司或商标均无关系。

[4]小雪球指二元自动看涨结构或产品,与任何以雪球注册的公司或商标均无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当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文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