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3大猜想:高位股杀跌 沪指或向箱体中位回归
2020-08-11 16:54

大势猜想:箱体上沿指数和市场情绪明显背离后 指数或向箱体中位回归

实现概率:70%

逻辑简述:三大股指尾盘跳水,两市个股普跌,涨停个股不足40家,跌停个股近20家,整体分化较为严重,午后市场亏钱效应扩大。板块上,证券、保险等权重板块尾盘跳水带动指数下跌,挫伤市场情绪,白酒、食品饮料等稍显强势,市场题材集中在军工、农业等防御板块,但在尾盘均出现回调,个股上,光启技术、君正集团等高标人气股开始杀跌,整体看,高位股加速补跌,市场题材低迷,资金表现谨慎。盘面上,中船系、养殖业、玉米等板块涨幅居前,深圳、可降解塑料、数字货币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1.15%,报收3340点;深成指跌1.40%,报收13466点;创业板指跌1.70%,报收2688点。沪股通净流入21.25亿,深股通净流入18.24亿。

后市策略:当指数和市场情绪出现明显的背离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修复。第一种情况,指数弱市场情绪强,市场情绪持续超预期然后带动指数走强,这一般容易发生在箱体底部的时候;第二种情况,指数强市场情绪弱,这一般容易发生在箱体顶部的时候。其中第二种情况可以拆解成更细分的两类,第一类,指数持续走强,在修复中完成热点板块的切换,中继换挡成功后再次向上开启趋势性行情。第二类,个股赚钱持续受到压制,而指数引领的上攻无法攻破重要的阻力位,继而造成市场情绪带崩指数,指数和高度股共振杀跌,市场的筹码重新洗牌。

昨日的市场就是上述第二种情况下面临的方向选择,上周预期的C浪调整已经在创业板指数上实现,上证指数则是在低估值的保险、传统基建、地产后周期、房地产以及券商的带领下今日一度攻上3400点创出反弹新高。这不仅深入到了上方筹码重压区,同时也已经来到了区间震荡平台的上沿。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低估值板块继续放量上攻,突破站稳3380点,开启新的行情;二是个股杀跌使得指数上攻失败,再次回落蓄势调整。

今日的市场显然是选择了第二类,近几日情绪退潮期市场首先出现杀跌的是中位股,在昨日指数仍然创新高的情况下,大面依然遍地,跌幅榜上躺着很多熟悉的面孔。这个时候,高标股尚能依靠抱团勉强维持,到了今日则是眼见指数对箱体顶的突破不成功,同样加入到了杀跌行列。

市场寄予厚望的低位股今日也没了昨日的风采,早盘即走弱,全日不管是上证指数还是创业板指数,代表权重的白线始终牢牢压制着代表小票的黄线,显示市场赚钱效应很弱。这其实也是近一周行情的延续,高度股做顶,其他个股补涨的阶段,持续性很差,每一天都是换着板块在涨。短线每天看似很热闹,但想赚钱出来还是比较难。这种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涨了指数不容易赚钱的情况。

从分段体系的角度,这很有可能是一波日线级别调整。要形成日线级别调整起码需要2周左右,目前来说已经持续了一周时间,后续预计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调整力度而言,大盘本次调整的低点也不会离箱体底太远。如果技术上确认跌破3333点,那去补下方3152点缺口的可能非常大。中期,市场大概率是个慢涨格局,因此出现深幅调整即是向有逻辑的滞涨板块调仓的好时机。依然可以关注低估值板块例如保险、基建、地产后周期以及可选消费的旅游、影视板块。

资金猜想:沪指现B浪反弹结束迹象 主力资金再次大幅流出

实现概率:70%

逻辑简述:从资金面来看,沪市流出258亿,沪股通流入32.14亿;深市流出327亿,深股通流入31.06亿。从最近的资金动向来看,8月以来,主力资金持续流出,今日两市共计流出586亿,期间只有8月3日微幅流入12.72亿。总体,在经过6月和7月科技成长股、消费、医药这三条老主线,以及军工、大金融等新主线带来的极致赚钱效应后,主力资金主要是以获利兑现为主。在兑现的同时,主力资金也同步向一些偏防御的板块进行了调仓,今日表现较好的酿酒、农林牧渔、保险、银行都属于此类。

后市策略:对短期行情,还是要做两手打算,如果券商持续强势并带动整个大金融(银行、保险、地产)、基建、周期持续走强,沪指持续强于创业板,则可认为二八风格转换成行,可以考虑按新方向重新升级策略。相反,如果这些板块还和之前一样无法走出持续性行情,那么意味着指数将继续区间震荡,板块还是快速轮动的结构性机会,那么现有策略不变。对于创业板来说,还是选择大跌情绪释放后的“短平快”交易来应对,并且降低获利预期,无恐慌不开仓;对主板来说则适合在被创业板拖累后,跟随主力做调仓换股,挖掘传统基建、保险、地产后周期中的滞涨品种的补涨机会。

热点猜想:7月动力电池装机回暖明显 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转折点

实现概率:70%

逻辑简述: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0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9.6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5%,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折点。受此带动,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99GWh,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6%,这也是今年国内电池装机首次实现同比、环比同步增长。

分析认为,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和电池装机进入同比环比增长通道表明整体市场回暖明显。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相关鼓励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日前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明确将购置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延续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随着相关政策的相继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下半年有望持续恢复。此外,下半年多款外资及合资等新能源汽车也将密集发布,将对产销数据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回暖,相关公司受益。

后市策略:上市公司中,德方纳米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龙头动力电池厂商;湘潭电化向二次锂电材料转型,主营业务新增锰酸锂材料(前驱体)、高纯硫酸锰材料和磷酸铁锂产品,锰酸锂年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