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教你读懂什么是智能合约
2020-09-11 19:32 湖北优座网络科技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以计算机语言编写、由计算机自动验证和执行的代码化的合同,是纸质合同的数字化形式。

智能合约概念于 1994 年由计算机科学家、法学家及密码学家尼克 · 萨博(Nick Szabo)首次提出。他对智能合约的定义是「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promises),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区块链不仅内嵌数字货币系统,而且可编程可扩展,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从此,智能合约才从理论构想变为落地的现实,从而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区块链给智能合约提供了最佳的技术土壤,而智能合约功能也大大扩展了区块链的应用前景。目前一般认为,智能合约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执行的数字合约形式。

智能合约的出现,是社会经济运行进一步智能化、数字化的必然结果。人们用纸质合同做交易,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合同,代表了不信任或者弱信任的双方做交易的标准形式。人们之所以信任合同、尊重合同,因为背后的机制是法律、法庭、名声、文化和道德感。智能合约以一种高度标准化、简洁、强大的方式,一举去掉了(至少削弱了)这些围绕纸质合同的繁琐机制,促进了社会进步。

其实早在1997年,还没有比特币的时候,一位将计算机科学家、法学家和密码学家集于一身的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这个概念。他本意是想利用一种分布式账本来储存合约。如今智能合约和现实中的合约类似,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智能合约是完全数字化的。事实上,智能合约是一小段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区块链中。

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

早期Szabo关于智能合约的工作理论没能实现,是因为当时任何银行都需要手动批准资金转移,没有能够支持编程交易的数字金融系统。而且当时没有可信的执行环境,也导致了智能合约没能流行起来。但是当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出现以后,智能合约就重新得以流行并且应用到实践中。

大家很熟悉的众筹网,中国比较大的一个众筹平台(Crowdfunding Platform)。产品团队可以在众筹网上面创建自己的项目,并设置一个融资目标,从相信并支持他们想法的人中筹集资金。

众筹融资

本质上来说众筹网是一个介于产品团队和其支持者之间的一个第三方平台,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产品团队还是支持者都必须相信众筹网会妥善处理他们的资金。如果融资成功,产品团队希望平台可以将筹集到的资金给他们,支持者也希望他们的资助能够用在相关产品上。如果最终没有筹得目标金额,平台应将筹集到的资金退还给支持者。因此两者都必须信任众筹网。

如果使用智能合约,同样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体系,但却不需要像众筹网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我们可以编写一个智能合约,使其在达到目标金额之前,可以一直持有收到的资金。

通过智能合约进行融资

现在项目的支持者将资金转移到智能合约,如果融资成功,合约将自动把筹得的资金转给项目创建者。

融资成功,资金转给项目创建者

如果融资失败,钱将会自动退回给支持者。

融资失败,资金退回给支持者

同时又有个问题,为什么相信智能合约呢?智能合约是存储在区块链里的,就意味着智能合约也有区块链所有的部分特性。所有的信息都是不可篡改的,完全分布式的。

不可篡改意味着一旦创建智能合约,就再也不能被修改了。

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

智能合约的完全分布式,意味着合约的输出要经过网络里所有人的验证,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强制让合约释放这项资金。一旦有人发现你的企图,会被标记为无效,根本不可能篡改合约。智能合约这项技术保证了没有人可以控制这笔钱。

智能合约遵循分布式规则

智能合约不仅仅应用到了众筹上,它还被应用在了其他领域。比如银行拿来发放贷款或者提供自动支付,保险公司可以用来处理特定的理赔,邮政公司可以用来投递结算等等。

智能合约的用途

现在已经有区块链平台可以支持智能合约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平台就是以太坊(Ethereum)。它在创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为了支持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用Solidity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这种语言是专门为了以太坊发明的,它的语法类似于JavaScript。

以太坊为支持智能合约而建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也支持智能合约,尽管和以太坊比起来,有更多限制。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