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缺方向成交仅1300亿港元 短期仍有强政策预期支撑
2024-12-05 07:15

12月4日,港股大盘缺乏方向,恒生指数日内高低波幅仅208点,最终微跌4点,收报19,742点。恒生科指微跌0.3%,收报4,404点。大市成交金额只有1,311亿港元,港股通全天净流出103.6亿港元,交易指数ETF为主。

盘面上,存量资金重回高息红利股,能源及电讯是昨日的焦点板块,中海油(883 HK)、中石油(857 HK)、中石化(386 HK)分别升2.1%至3.2%不等,中国神华(1088 HK)、中煤能源(1898 HK)及兖矿能源(1171 HK)也分别升2.6%至4.1%。

三大电讯营运商及内银股也跑赢大市。龙头互联网股调整,但二三线软件股获资金追捧,如金山云(3896 HK)上升10.6%,而创新奇智(2121 HK)、明源云(909 HK)、金蝶国际(268 HK)等分别升2.6%至11%不等。

中泰国际表示,港股短期仍有一定的强政策预期支撑,但中美贸易摩擦开始逐渐显化,或在进一步推升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修订了新的《出口管理条例》将136个中国相关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进一步加严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12月3日,中国随即进行反制,禁止镓、锗、锑等两用物项出口美国。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半导体行业协会均公开表示建议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特朗普上任后中美之间将会展开更漫长的博弈,港股大盘后续很可能在每一轮谈判、渐进式提高税率以及扩大征税范围之时剧烈震荡,市场走势则取决于中国应对政策的及时性、系统性和力度。

宏观动态:

美国10月职位空缺数目较9月的737.2万反弹至774.4万,高于市场预期,职位空缺对应求职者之比从1.08上升至1.11,裁员人数下降16.9万,降幅为2023年4月以来最大,表明就业市场整体趋于稳固。

行业动态:

汽车板块,从事激光雷达和感知解决方案生产和销售的速腾聚创(2498 HK),前三季收入同比+91.5%,净亏损大幅收窄,业绩好于预期。公司ADAS产品出货量强劲增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毛利率逐季提升。MX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在L2+领域获得7家整车厂合作。公司更指引2025年可实现季度业绩转亏为盈,目标为2026年全年实现盈利。受到业绩消息造好,周三股价单日上涨11.9%,近一周上升39%,交投量明显高于先前。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昨日下跌0.9%,跌幅较恒生指数大0.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中泰国际表示并未看到医药行业的负面新闻。国家医保局将试点启动医保个人账户的跨省亲属共济改革。政策实施后,试点地区的参保人和共济人只要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开通“医保钱包”,参保人给共济人转账,共济人就医时即可使用。

中泰国际认为,本次推出的“跨省亲属共济”改革将方便无法加入医保的患者就医,有助提升患者的支付能力,长远看有利于治疗需求的回暖。

个股方面,中泰国际仍然重点推荐翰森制药(3692 HK)与中生制药(1177 HK),两家龙头企业预计2024年业绩表现良好。此外,也预计康方生物(9926 HK)2024年收入将明显增加。虽然目前医保谈判价格处于保密期我们无法获知公司重要产品依达方的中选价格,但是由于产品的临床数据优于全球药王“K”药,而国家医保局近期多次表示大力支持创新药,预计产品有望在谈判中获得合理的价格。

昨日新能源及公用事业股升跌不一,欠缺新增重要消息。相对上火电板块轻微上升。华能国际(902 HK)、大唐发电(991 HK)、华电国际(1071 HK)上升0.7%-1.4%。消息面上,近期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本周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现货价较上周下跌0.7%,相对一个月前下跌3.7%。早前市场担忧今年冬季能源供应紧张,但是截至目前,内地库存充足,极端寒天气也没有发生。

昨日港股虚拟资产ETF上升。港股现货比特币及以太币ETF分别上涨约1.1%及2.8%。比特币及以太币分别由95,500美元及3,600美元水平上升至96,500美元及3,700美元水平。MARA Holdings (MARA US)宣布收购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风电场项目,为其比特币挖矿业务运营提供所需能源,相信反映业界对前景具有信心。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