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海之滨到黄浦江畔,行程近2000公里,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青岛、上海两地间展开。为了一个孩子的生命,青岛监狱的民警们历经36小时的连续作战。
10月15日上午9时,上海市某儿童医院血液科细胞治疗室内,迎来了一名穿着囚服的“特殊”供细胞者。在民警和医生的看护下,随着血液分离机两个多小时的持续运转,115毫升的淋巴细胞液和100毫升的血浆最终顺利提取成功,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一场从青岛到上海、从监狱到病房、跨越高墙的千里救助,牵动着无数目光和心弦,也凝结着众人的努力和汗水。

一封来信:
高墙外的期盼,高墙内的牵挂
“警官您好,我是青岛监狱在押服刑人员杨某的妻子,我们4岁大的孩子不幸罹患肿瘤,急需救治……”不久前,青岛监狱收到了这样一封特殊的来信。
监区民警通过信件得知,在押服刑人员杨某的孩子被诊断罹患淋巴瘤,经过前期放疗等常规手段诊治无果后病情持续加重,目前由青岛转至上海某医院,先后进行了自体细胞、母亲异体细胞等CAR—T细胞免疫治疗。期间因病情复发,上海院方建议尽快采集患儿父亲细胞以备后期治疗使用。
获悉家属诉求后,青岛监狱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织狱政、医疗等职能部门分头联系杨某户籍地、村委会、派出所及治疗医院等相关方了解情况;核实后,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请示汇报。为确保这项工作的安全顺利,监狱成立了工作专班,协助配合开展血样采集配型等前期工作;组建了专项行动小组,制定专项行动方案。行动名称定为:“守护”。
一路“守护”:
历经两天三地,行程跨越千里
10月14日早7时,青岛下起了小雨,押解车队冒雨准时出发。途中克服雨天道路湿滑、高速修路堵车等各种困难,历时九小时,当日16时许平安到达上海关押点。
15日早8时,民警将杨某押解至上海某医院进行细胞采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提取,成功采集外周血细胞200余毫升,为患儿后续细胞制备等治疗做好了准备。看到自己的血液通过分离提取缓缓流向容器,杨某从紧张中慢慢平静下来。“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是青岛监狱给了我救赎自己、弥补遗憾的机会。”杨某满含泪水的眼中,既有愧疚,又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医生介绍,正常七至十天后,本次提取的细胞液制备成功就会被第一时间输注到患儿体内,医院将根据效果和病情继续下一步治疗。
确认杨某身体正常后,押解小组马不停蹄踏上返程。10月15日晚上8时许,押解车辆顺利返回监狱,“守护”行动结束。
一种希望:
延续生命的是红色,还有藏蓝色
细胞提取成功后,患儿母亲王某焦急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欣慰。“我丈夫在监狱警官的教育改造下,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在又是在你们的全力帮助下,给了我们孩子生命的希望,我代表全家人向你们表示感谢!”面对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监狱民警,王某满怀感激,一再致谢。
这是一场生命的双向奔赴。千里“守护”,有执法的威严,更有人性关怀;有奉献拼搏,也有使命担当;有对生命的尊重,更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同志连续驾驶警车几小时,只能趁着服务区加油空隙啃一口面包;有的同志全副武装看护值守,放心不下的是一路安宁;有的同志即使交接了工作,仍电话频频嘱咐不停……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救人,延续希望。
这些,正是每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心中的使命“守护”。
山东省青岛监狱供稿
来源: 山东省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