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著名刺客解析: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
2021-06-18 17:57 小翼司会

刺杀事件:

专诸刺吴王僚、要离刺庆忌(吴王僚之子)、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韩相、荆轲刺秦王

简介: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古代“士为知己者死”观念的体现,史上留侠义之名。

解读:在专制社会、战乱年代采用“刺杀”非常手段除掉政(仇)敌,有一定合理性; 与现代社会法制理念不符。

(一)刺杀情由及对象

1.政敌谋杀,吴国公子纠(吴王阖闾)派刺客刺杀吴王僚及其子庆忌夺位。吴王僚为公子纠的叔父,公子纠之父先吴王亡故后“兄终弟及”传至吴王僚。

2.为主报仇,智伯下属豫让在“三家灭智”后刺杀赵襄子。豫让受智伯恩惠,智伯被赵魏韩三家灭后,寻机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自刎。

3.个人仇杀,严遂收买刺客刺杀韩相俠累。俠累官场发迹前曾得严遂资助,发迹后没任用严遂、由此引忌恨。

4.国家对抗 燕太子丹派刺客刺杀秦王,以缓解、挽救燕国被秦灭亡的命运。

刺杀对象为诸侯君王及其子、卿大夫、相国,均为达官贵人

(二)方式方法

1.宴会伏击、刺客拌做厨师献鱼“鱼腹藏剑”,专诸刺杀吴王僚;

2.大殿突袭、扮外交使节献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失败;

3.突袭车马,埋伏于车马行驶途中突袭,豫让扮乞丐藏身桥下、谋刺赵襄子车马被查出,聂政突袭韩相俠累车马;

4.投身对方门下伺机刺杀,要离以“苦肉计”投奔庆忌取得信任,伺机刺杀,豫让以下人身份混进赵襄子府中,身藏匕首被查出后逐出。

(三)刺客身份

除豫让为自主报仇外,其余均受人雇佣、恩惠,出身市井贫困,屠夫、亡命罪犯、无业游民、江湖剑客,在家庭老母抚养、个人生计方面受雇主照顾。

专诸、要离为伍子胥搜罗的市井之徒,聂政出身屠夫,荆轲为江湖剑客,与屠夫高渐离为友,专诸、聂政二人的老母受雇主出资抚养。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