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藏平台清退真的有用吗?
2022-11-22 17:04 NFT

近期国内已经有20多家数藏平台公告了清退。我说应该不止,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都不止这个数…


核心有两点:


1.行业小玩家不赚钱

一个行业如果是赚钱的话,再多的“灰色地带”都值得去冒,当然这里说的是没有法律禁止性的灰色地带,因为法律总归是有滞后性的,所以有一定的监管套利。


唯一艺术的老板交流行业现状的时候,他说现在国内数藏行业是劣币驱逐良币,目前行业里头确实一些不靠谱的台子没有底线的不负责任的给藏品来赋能,这导致的就是单纯的数藏产品的活路越来越窄,数字藏品去金融化是明确的政策红线,但总有些“无畏的勇士”敢冒这个险。


2.客户投诉扛不住了

对于绝大多数数藏平台,目前选择主动来去做清退,是扛不住用户各处投诉的压力,今天市场监督管理局,明天信访办,后天公安局,不是职业犯罪组织,一般的创业团队可能真的扛不住。


很多数藏创业者在咨询完法律问题时,会问刘律师关于我们平台您有什么建议吗?如果有更好的创业项目的话,那就早点清退转型吧…


不是开玩笑,不是要给我们律师揽活,而是同样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的红林律师知道:创业最贵的是时间,是自己的机会成本。


创业是个博高成功概率的事情,如果一个事情成功的概率趋近于零,为什么要坚持?


那话说回来,去做用户清退真的有用吗?在清退的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先说答案:清退是否有用,取决于你的清退具体怎么做。


比如,曼昆团队在帮助客户清退时,会通过有体系、有重点、有先后的清退六步法,在各个环节尽可能的帮大家做到有序、合规,降低平台的法律风险,尤其是涉刑犯罪的法律风险。


这里需要画重点的是“尽可能”。所有委托我们来做清退专项的客户,我们都会说,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确保你们没有法律风险,而是尽可能的降低团队涉及违反犯罪的概率、以及真的涉及违法犯罪时尽可能的降低犯罪的违法程度。这两点其实也是在清退过程中找律师来服务的价值。


一个涉刑平台的化险为夷,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平台是江浙地区的公司,销售金额是上百万,

当地公安已经介入了维权群,公司的电脑和后台也都被公安掌握。在多次付费预约法律咨询后,经过合伙人的慎重考虑,决定委托我们来为期提供全流程的有序清退服务,曼昆团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通过项目系统梳理、风险评估后制定了系统的清退方案,并与公安保持密切联系,将清退方案予以正式报备、每日汇报清退进展等方式,赢得了当地公安的认可,事情没有再往负面的情况去发展。


同样是平台清退,有成功也有失败。再说另外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位也是曼昆的付费咨询客户。大学生创业,因为不懂技术,开发就采取了外包的形式,结果开发整的稀巴烂,天天系统各种bug,最后外包跑路了,用户的藏品没有办法流转表现,也投诉到了当地的公安部门。因为平台负责人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不足,在过去藏品发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适的言论,我们是建议尽可能的去做清退,犹豫了大概一个多月,这位朋友自己就写了个清退公告发出去了,结果引来了整个数藏圈自媒体的疯传,被称刷新了平台新的记录…用户的维权更是雪上加霜,说实话,我挺为他捏把汗。


通过这两个真实的案例,我分享下个人关于清退的几个想法,仅供参考:


1.平台如果实在经营不下去了,早结束早好。千万不要抱着我就摆烂,用户过阵子就好了的侥幸心理。过去两个多月我们见了太多由主动变被动的平台,清退的成本翻了不止一倍。


2.如果走清退,建议委托律师来进行。在此过程中,律师可以提供全流程的法律咨询+文书起草审查服务,同时主动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报备清退进度。


3.如果你们平台不存在用户维权,恭喜你,你已经远超99%的数藏创业同行。务必保持发展优势,在满足基础经营资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申请“合规资质”,在宣传上谨慎谨慎再谨慎。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