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幻方建议客户赎回,争议为何余波未了?
2022-03-10 13:16

随着市场行情的动荡,私募业绩普遍不佳,与客户利益如何平衡一直是行业里的热门话题。日前,幻方量化市场负责人“全部建议赎回,行情和策略观点都是建议赎回”的微信聊天记录在社交圈流传之后,争议性就一直在延续。笔者注意到,近期仍然有一些声音在质疑幻方,认为其动机在于将业绩提成点降下来,而并非是出于担心客户风险偏好的考虑。

这种质疑声与私募行业通行的激励机制有关。众所周知,私募基金和基金经理收入占比最大是超额收益的carry(提成)。一般来讲,基金净值低于1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无法提取carry,除非把产品净值重新拉回1以上,让客户赚到钱。但此刻让客户赎回离场,新客户进来继续申购,那么从当前净值位到1的部分,则可以重新提取carry。

因此一些声音认为,幻方市场负责人劝客户赎回最核心的考虑还是自己的利益。而行业内的惯例是,渠道也能按一定比例分享提成,所以在亏损状况下鼓励存量客户赎回,再引入新客户,客观上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基金经理提成和渠道分成的结果。

笔者认为,这种质疑从逻辑上来讲说得通,但其推理可能有些简单化。首先私募行业鱼龙混杂,虽然并不排除以往有的私募曾经这么干过,但以幻方这样在量化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而言,要是真这样考虑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对客户极不负责的做法,幻方不太可能主观上有意愿去这么做。

其次对私募来讲,特别是有志于长久做下去的机构而言,声誉是第一位的。所以近期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很多私募都以各种方式在安抚客户,除了减免管理费,还包括用自有资金增持,让客户看到共进退的诚意。客户的选择其实也不多,赎回意味着浮亏变实亏,留下还有可能回本。但不管怎么做,从人性的角度只要客户亏了钱,则意味着大概率没有下一次合作,私募轻易也不敢动这样歪念头。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公开建议客户赎回?笔者认为有两个可能:一是确实近期的业绩波动导致客户的情绪不稳定,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才有这样比较直接的对话;二是作为一家量化机构,其策略的有效性与管理规模是矛盾的。而公开消息显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幻方的管理规模就从过千亿缩减到了500亿,此次比较罕见的劝客户赎回,不排除其本身就有压降规模的需要。

然而不管真实情况是如何,幻方此次事件引发争议已是事实,目前来看更是余波未了。特别是幻方作为一家量化机构,本身定位就是侧重通过交易获得超额收益而非单纯持有来实现价值投资。尤其在大市波动期间,通过波段和高频交易本是量化基金的优势和一展身手的机会,如果以大市波动过大无法获利为由鼓励客户赎回,相当于自我打脸,引发外界种种猜测是在所难免的。

此前曾有公募基金经理因为不看好后市号召持有人赎回,被誉为行业良心。笔者认为当时应该也存在类似的净值浮亏客户,但却没有引发争议。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募基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管理费,号召持有人赎回基金公司是有实实在在损失的。私募基金管理费加提成的规则不一样,这也是这一做法持续引发外界质疑的原因所在。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