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西等产糖国宣布限制2022年白糖出口后,昨天(5月24日),印度宣布将从2022年6月1日至10月31日限制糖(原糖、精制糖、白糖)出口,要求贸易商需获得食品部的出口许可。
受此消息影响,25日开盘,糖业股收消息刺激,南宁糖业(000911.SZ)开盘“秒板”,中粮糖业(600737.SH)和粤桂股份(000833.SZ)跟涨。
扣非净利润连亏十年的糖业龙头
与今日强势的股价表现相反,南宁糖业的业绩却令人担忧,自从2012年起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就一直处于亏状态。2012年到2018年间,公司营业利润也一直处于亏损。此外,2017和2018年,公司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19年靠归母净利润的扭亏才避免被 “戴帽”。
根据2021年年报,南宁糖业营业收入32.33亿元,同比下降8.85%,净利润亏损6425.48万元,同比下降19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利润为-5365.01万元,同比2020年减少222.35%;归母扣非净利润为-2.08亿元,较2020年亏损扩大。
对于2021年净利润的减少,南宁糖业表示主要是产糖率同比下降,以及硫磺、磷酸等辅助材料价格上涨同比影响吨糖成本升高。在前些日子的业绩说明会上,南宁糖业也坦言,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周期性已经不明显,目前糖的价格平稳,波动不大,糖行业在国内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未来规划方面,南宁糖业表示,一方面,将以扩大产业领域、提质增效为导向,通过打破传统单一糖产品的发展观念,开拓糖产品综合利用、非糖产品、物流贸易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发展新局面。另一方面,为积极适应国内外糖业发展新常态,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糖业“二次创业”决策部署,公司将进一步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对标行业先进,挖潜降本,转型升级增效。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末,南宁糖业的制糖业库存量由2020年同期的11.77万吨下跌至3.12万吨。
银柿财经记者向另一家上市糖企粤桂股份了解了相关情况。粤桂股份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每年稳定产糖8万吨到10万吨左右,从国内供应层面上来说,一方面,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多是长期协议,每年稳定供应原料,目前来看并不短缺;另一方面,我们结算的是均价,短期的价格波动并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今年的话,主要榨糖期还要看下半年,由于糖已经成了期货产品,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俄乌冲突影响,期货糖价确实有所走高,但是期货走势与实际供需还是有差异的。除非后续糖价继续整体走高,那可能会对公司业绩有所提振。”上述工作人员补充道。
【产糖大国“排队”限糖】
关于限糖,印度表示,将把截至9月的销售年度的食糖出口量限制在1000万吨,旨在确保2021-2022年糖季期间保持印度国内糖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印度是世界最大产糖国,也是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迪拜是其最大的客户。此前外媒报道称,印度计划6年来首次限制食糖出口,可能将本季食糖出口量限制在1000万吨,起初计划将食糖出口量限制在800万吨,但后来决定允许增加出口量,因产量预估上调。
此前的5月9日,巴基斯坦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以稳定价格并控制商品囤积现象。另外在3月份,新华社曾报道称俄罗斯已暂时禁止了食糖出口。
此外,据媒体报道,全球最大食糖产量国的巴西有大量的甘蔗加工厂正在取消部分糖出口合同,在2022/23年度或将减少约120万吨食糖产量。而产糖的下降,其实是去做利润更高的乙醇了。数据显示,巴西中南部2022/23年度糖产量将创近年来最低,对于当地糖厂来说,能源价格上涨将导致更多甘蔗被用来生产乙醇,令甘蔗产糖占比降至42.8%。
据了解,糖价与能源价格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甘蔗,除了制糖外,还可制造乙醇,甘蔗制糖和制醇的具体比例由工厂依据市场糖价和酒精价格而定,而糖醇比决定甘蔗量有多少可转化成糖和乙醇,因而对糖产量有重要影响。
以巴西为例,2018/2019榨季、2019/2020榨季累计糖醇比维持在35%—36%,即接近35%的甘蔗用于生产糖,剩余的用于生产乙醇。
自2020年以来,能源价格低迷,糖醇比维持近几年高位。在制糖利润以及价格的刺激下,巴西糖厂倾向于生产糖而不是生产燃料乙醇。双周糖醇比在2020/2021榨季自7月上旬以来一度触及48%的高位,而后期糖醇比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水平,糖产量极度扩张,巴西糖产量在2020/2021榨季达到3800万吨,触及自2014/2015榨季高位水平。
而进入2021年后,原油价格逐步回升,乙醇优势开始回归,制醇利润增加。糖厂逐步降低糖产量,双周糖醇比进入2021/2022榨季10月上半月开始跌破40%,最低触及20%的水平。
当前,受俄乌局势影响,原油价格走强,一度突破120美元/桶,而巴西2022/2023榨季进入4月即将开榨,新榨季不能忽视能源价格给市场带来的新变化。在榨季全面开榨下,糖价对能源价格的敏感度比非榨季时期更强。据4月份数据,含水乙醇折糖价为20.96美分/磅,超出11号糖价9%;无水乙醇折糖价为22.08美分/磅,超出11号糖价15%,制乙醇的利润比制糖更有优势。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和遭受高温的印度小麦不同,今年印度食糖产量暴增,ISMA预计21/22年度印度食糖产量或达到3600万吨,比榨季初期预计的3050万吨多550万吨,比去年同期多500万吨;印度食糖消费量预计达到2720万吨,因此即使出口达到1000-1050万吨,印度依然有600-700万吨的食糖库存,这是考虑了制醇分流之后的数据。
【代糖“改造”糖业】
中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糖产销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近年来,中国食糖产销量均超过1000万吨,其中产量小于销量,产量缺口主要依靠进口糖和国储糖弥补。2021年,中国最主要的食糖进口来源是巴西,占整体进口量的82.81%,达468.83万吨。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7-2020年我国食糖进口量不断增长,由2017年的229万吨增至2020年的5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32.0%。2020年,我国的食糖进口增长率高达55.5%,而到了2021年,同比增长率降至了7.5%。
2022年,国内产量方面,据中糖协简报,2021/22年制糖期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产糖888.55万吨,同比下降12.2%。进口方面,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累计进口食糖82万吨,同比减少23万吨,下滑21.90%。2021/22榨季截至2022年2月中国累计进口食糖266万吨,同比减少89万吨,同比下滑25.07%。
某私募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糖业的下游产业有三,饮料、休闲食品和调味品,除了调味品暂时看不到可替代品,其他两个行业,代糖的兴起均导致糖的使用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对于糖厂来说,同是甘蔗产物,糖和乙醇哪个更有利润就多产哪个;至于终端消费口,货架上的甜味饮料,零卡代糖或白砂糖,你会选哪一个?”该分析师反问道。
不可否认的是,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领域健康、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代糖食品兴起,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始舍弃白砂糖,转向代糖。可口可乐等世界饮料巨头也纷纷转向开发无糖新品,可以见得代糖已是影响未来糖业格局不可小觑的存在。
降糖甚至上升到了国家管控层面,多数国家征税控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税”已经成为控糖、抑制肥胖和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对策,全球已经有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制定或实施了“糖税”制度,美国部分城市也开始了“糖税” 的征收。中国也同样迎接代糖大时代,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意见,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2021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倡导全社会参与代糖健康饮食行动。
再回到二级市场,上述私募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市场受短期情绪影响的因素较多,从历次各产糖国发布限糖消息来看,市场反应均不是很激烈,而且,相比之下在农产品中的比重里,糖的影响会远低于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