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的“私人订制”:庭审纪要中披露的徐氏操盘法
2016-12-06 21:54

据青岛中院消息,徐翔案一审审理环节已结束,将择期宣判。徐翔等三被告在庭上认罪认罚,请求法庭从宽处理。在青岛中院披露的庭审纪要中,徐翔等人“操纵市场”的手法首度得到官方曝光。

《证券法》第

77

条认定了“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等操纵证券市场的手段,徐翔几乎全占。在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的指控中,

徐翔涉嫌串通上市公司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在适当时机披露高送转、释放业绩、引入热点题材等利好消息操纵市场

。此外,徐翔还

实际控制近百人的证券账户,集中资金优势操纵股价。

联合高管“订制利好”

冯小刚有一部电影叫《私人订制》,在

A

股市场最符合这个标题的非徐翔莫属。

徐翔操作的股票,大多都有与上市公司串通的嫌疑,

这些个股公告的“利好”和公司的基本面无甚关联,更多地是属于徐翔的“私人订制”。

徐翔在获得巨额利润后,上市公司高管也可以获得来自徐翔方面的利益分配。不客气地说,在某些个股上,

徐翔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实现了共同“坐庄”。

高送转是上市公司最易操控的重大利好,无论是实施时间还是送转比例,或者公告节奏的拿捏,都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股价。

2010-2015

年间,徐翔单独或与王巍、竺勇共同与十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合谋后,按照徐翔等人要求,由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方案、释放公司业绩、引入热点题材等利好消息的披露时机和内容。

利好“适时”发布后,已经提前建仓的徐翔等人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

,通过实际控制的泽熙产品证券账户、个人证券账户择机进行相关股票的连续买卖,多方账户共同操纵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

在股价高位时,徐翔等人将通过大宗交易接盘的公司高管减持的股票、提前建仓的股票或定向增发解禁股票拋售,从中获利。据报道,

协助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的“抽屉协议”中,双方约定了减持底价以及高出底价部分的分成。

徐翔此类“订制利好”的案例数不胜数。

2014

12

24

日,

赛象科技

公告拟每

10

股转增

20

股。据交易所信息显示,

2014

年四季度时泽熙位列赛象科技第四大股东。但在

2015

年第一季度,徐翔将该公司股票全数清仓。

鑫科材料

万邦达

也是同样的模式,只不过转增股数略少一些。其中,鑫科材料已在

2015

5

月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通知书”。

通过信息操纵,徐翔等人掌握了发布利好的路线图,只要精心策划出拉抬股价的操盘路径,那么就足以达成稳赚不赔的买卖。

在信息操纵之外,徐翔及其管理的泽熙产品,也采用虚假申报、尾市拉抬、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多种手法实施证券价格操纵。(目前,证监会已经对此类操纵手法加强了监管。)

圈内人士牵线搭桥

据澎湃新闻报道,

与徐翔共同被公诉的竺勇,是徐翔牵手上市公司高管、实控人的关键人物。

作为券商圈内人,竺勇曾为宁波天一证券的高管,并在宁波就与徐翔相识。后来竺勇出任光大证券投资银行上海三部副总经理,并于

2004

年通过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是中国证券界第一批保荐人,擅长一级市场运作。

涉徐翔案的个股中,乐通股份、康强电子都是由竺勇保荐的。

2014

1

月,竺勇辞职离开光大证券,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康强电子因此发布更换保荐代表人公告。不过,竺勇个人虽然表面上离开了券商圈子,但其圈内人脉依然是徐翔宝贵的资源。

就在竺勇离职光大后不久,

2014

7

月,竺勇的父亲竺仁宝以徐翔白手套身份,斥资

2.27

亿元从雅戈尔手中买下宁波中百

8.42%

股份,成为宁波中百第二大股东。徐翔的父亲徐柏良名下的西藏泽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系宁波中百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

15.78%

的股份。

离开券商的竺勇,虽然没有加入徐翔的泽熙,但在事实上,却成为了徐翔更为紧密的“战友”。

没有了券商人士身份约束的竺勇,开始与徐翔共同布局个股,当然这其中的收益也许也会远远多过之前。

(部分资料来自《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