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信证券:7月之前市场仍将继续震荡
连续两天(25-26日)A股市场大跌,创业板指数大跌9%,跌破3000。
我们分析判断如下:
1、市场震荡预计将持续至7月初,然后才开始收复失地。
我们之前就认为导致市场大幅波动的流动性因素的扰动在进入7月之前仍然显著。未来几个交易日市场依旧会震荡。打新冻结的资金已经回归,但是银行半年度冲存款的影响会持续至进入7月才告结束。投资者对融资杠杆风险进行主动或被动地调整。调整的过程将伴随着震荡,而随着调整的完成,震荡也将减弱。短期的回撤打开了股市重新上行的空间,也给等待的投资者提供了上车的理由。流动性因素扰动尘埃落定后,市场有望收复失地。
2、杠杆收缩连锁效应的“第二只靴子”正慢慢落下。
投资者正在对杠杆风险进行主动或被动调整,而这个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反映在了最近的大幅震荡中。我们统计了融资余额占流通股比例最大的20只股票,发现他们平均跌幅3.53%。对主要规模板块(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分别进行同样统计,前20只股票平均跌幅4.41%/5.03%/5.67%/3.45%。
3、尘埃落定后,回调提供上行空间和上车动力。
我们认为上证综指在下半年的中枢在25倍市盈率,对应5500点。在这轮回撤后,已经向下偏离价值中枢,均值回归的动力开始加大。我们对创业板的目标是4500点,从现在的指数水平出发,吸引力非常大。从投资者的心理考虑,回撤为一些犹豫的投资者提供了上车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将在进入7月、流动性扰动因素大幅下降后表现得很明显。
4、风格切换并未发生。
本周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包括军工、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食品饮料、煤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风格。从客观的市场表现数据上看,风格切换并没有发生,只是震荡期内每天风格热点频繁变化。
投资建议:振荡期注意利用有短期催化剂的主题进行避险。
震荡为短期流动性因素所导致,而这些因素应该会在进入7月后减弱。在这之前,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市场的关注会更趋向短期化。我们建议投资者寻找那些有较高确定性短期催化剂的主题作为“避风港”,如京津冀一体化叠加环保和国企改革概念等。
二、兴业证券:“大尖顶”调整或进入后期 盘整市刚开始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最新观点认为,“大尖顶”式调整或进入后期,第二阶段“盘整市”才刚刚开始。他表示,当前下跌是此轮长期牛市的中期调整,牛市开始进入以震荡盘整行情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是季度性的盘整、震荡。
首先,立足中期看此次调整的性质,这是此轮长期牛市的中期调整,标志着此轮长期牛市开始进入以震荡盘整行情为特征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是季度性的盘整、震荡。
6月中旬,在此轮市场调整之前,我们在中期策略报告《养精蓄锐》中提出,此轮A股长期牛市的大趋势依然明确,但是,基于主导产业的变化、股市政策、市场供求、投资者行为特征等因素判断,牛市第一阶段最高潮将结束,下半年将换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盘整、震荡。
其次,立足于短期博弈角度,每次急跌暴跌市场恐慌之后都会出现反弹,这次也不例外。
一方面,资金面扰动即将过去,通常货币市场季末压力最大时点发生在25号前后,7月初本轮资金面扰动将结束,有望迎来反弹的契机。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向股市 的配置积极性依然强烈,因此,对于前期泡沫化上涨后的市场风险进行快速释放之后,依然会有场外“抄底”资金参与反弹。考虑到此次调整对于投资者预期的强烈 冲击,以及巨大的获利盘试图趁反弹获利落袋,那么,反弹的参与难度比上半年明显要大。
第三,暴跌结束并不意味立刻重新进入到“疯牛”暴涨阶段,我们认为,“大尖顶”调整之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将呈现指数箱体震荡而个股行情分化。
虽 然类似过去两周的急跌、深幅调整可能接近尾声,但是,大概率是牛市第二阶段“盘整市”才刚刚开始。在牛市的第二阶段,是养精蓄锐、养战阶段。战争的艺术在 于劳逸结合、攻防有度,大规模阵地战之间需要适度的休整,休整阶段不适合贪战、恋战,更适合的是恰当的防御、等待加局部战场的突破。
同理,这轮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全过程的“被利用”的牛市,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其中,创业板、中小盘、三板以及主板公司的效率提升、产业升级,是牛市行情的主战场,但是,经历过去数年的持续上涨之后,牛市主战场相关的股价多多少少透支了乐观预期和产业前景,“大尖顶”调整之后,行情的驱动因素已经从“不断抱团取暖”的正向循环陷入“相互践踏”的负向循环,
暴跌之后将迎来股价和基本面预期的再平衡,
市场经过季度性的震荡、养精蓄锐,等待改革、创新、股权投资大繁荣所产生的成果,进而吸引海内外的投资者重新大规模入场。
投资机会和方式
防御性的板块在中短期都将至少收获相对收益、相对强势。首先,从短期博弈的角度来看,电力、钢铁、军工、能源、“中字头”央企等相关的国企改革概念股基本上属于中大盘价值股,年初以来的涨幅相对少,获利盘多杀多的“践踏”风险也相对小。其次,从中期改革的逻辑来看,国企改革的确能够提升效率、实现产业升级,值得自下而上深入淘金。但是,国企改革概念股是鱼龙混杂,不能够只是因为是国企或者听小道消息而盲目投机。
建议普通投资者将资金交给稳健型专业投资者。
暴跌之后的反弹以及之后的盘整市,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参与。
对于专业投资者,暴跌之后,中期应该更注重攻防兼备,仓位不必太激进;而短期可以怀着怜悯的心寻找标的,7月初适度提升仓位参与反弹,但需要密切保持仓位的灵活
,其中,
7月中旬中央对于下半年工作的部署会议可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相关政策利好是否能超预期将决定反弹的强度。
如果博弈7月份的跌深反弹,一方面,博反弹的进攻方面可以关注“超跌的生态型成长股”+“国企改革标的”,另一方面,立足风险收益比来依靠银行、交运等大盘价值股防御。
三、海通证券:逆回购重启 宽松转定向
6月25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前次3.35%大幅降低至2.7%。
1、重启逆回购操作。
沉默2个多月后,央行周四进行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招标利率下调65bp至2.7%,全周无到期资金,净投放350亿元。
2、缓解流动性紧张
。近期流动性短期略紧。近两周货币利率显著上升,R007均值从2.08%升至2.96%,巨额新股发行冲击流动性。未来两周将迎来半年末冲击,而在过去5年的6月末货币利率均有显著上行。重启逆回购意在抚平货币利率波动,缓解流动性紧张。
3、流动性整体宽裕格局不改。
当前超储率处于历史高位,且本周打新资金将回归市场,加上6月为财政存款投放月,意味着流动性整体宽裕格局不改。
4、货币或转向定向宽松。
5月工业虽短期企稳,但6月或再度下滑,且通胀仍处低位,基本面角度宽松周期应未结束。但在积极财政发力的背景下,货币或转向逆回购等定向宽松政策。
四、广发证券:寻找传统行业中被忽视的“新入口”——“互联网+机场”
1、“互联网+”15年持续引爆A股市场,机场是下一个新领域
A股15年“互联网+”公司中已经不乏牛股。如今市场对“互联网+”概念股的追捧已从“鸡犬升天”的第一阶段中渐渐平复下来,“互联网+”的投资主线开始找寻那些还未被挖掘的传统行业,而机场板块作为一个潜在的“大型入口”,即将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盯上的绝佳领域。
2、机场:盈利与估值波动平淡,机构接近零配置
机场行业最新的盈利趋势来看,净利润增速自14年Q3触底后连续两个季度改善,年化ROE水平也连续两个季度回升。由于行业成本端与收入端波动不大,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我国机场行业收入结构中占比较高的仍是航空性收入,非航性收入占比与国际大机场相比具有较大的增长空
间。
从行业估值水平来看,机场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均值水平,长期以来是A股鲜有投资者关注的小行业,机构配置比例接近0%。
3、“互联网+机场”风渐起
国内传统意义上的机场是满足公共运输需求的交通集散地,随着2015年“互联网+”蔚然成风,机场作为智能出行领域具有大量潜在客户资源的枢纽,引来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的关注。2015年4月以来全国已有4所机场与互联网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试图在智慧型机场的领域实现新突破。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机场具有天然的旅客优势(大流量、高端消费、长逗留时间)、商业优势(有一定的垄断特性)和入口优势(面积广、屏幕多),是互联网改造的绝佳品种。
4、从海外机场看,互联网+机场可以做什么?
以走在“互联网+机场”前沿的美国的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北肯塔基机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机场为例,机场的互联网入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旅客手机上的APP应用端,一个是机场配设的屏幕终端,通过这两项强大的互联网入口,走在前沿的城市已重构了智能机场的生态圈。
5、中国尝试,期待商业模式的重构
1)效率提升带来机场固定运营成本的下降;2)提升旅客消费意愿,实现流量变现;3)提供O2O商户体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