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关于补库存 这次会补多久
2016-03-03 10:01

编者按:从宏观的角度,应该是价格上涨推动补库存,企业看到价格信号,产生预期,才会有行动,所以价格是略有领先性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在2000年后经历过五轮完整的库存周期。而未来库存周期(大宗商品周期)是弱周期,那么留给股市的机会确实比较短。

周期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贴标签。我们不需要再多补充了,我们本来就是市场上最坚决看大宗触底、周期归来的。这篇我们谈点其他的,关于周期时长。

我在刚入行的时候特别喜欢玩周期方法,比如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存周期。卖方有几个喜欢拨弄周期的,我也算其中之一,有买方客户还曾经想把玩周期的放在一起互掐。但其实我玩久了周期发现用于解释过去可以,用于预测还是明显不够理想,基本上后来就用得少了。正好今天有客户电话问我,如果目前是补库存周期推动价格上涨,大概会有多久?我就想不如把周期的经验数据搬出来,权当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底,每种研究都只能提供一种视角。

说补库存推动价格上涨可能并不严谨。从宏观的角度,应该是价格上涨推动补库存,企业看到价格信号,产生预期,才会有行动,所以价格是略有领先性的。当然,补库存会通过产业链传递对价格形成强化。

从历史上看,中国在2000年后经历过五轮完整的库存周期:

周期时段

时长

上升期(补库存)

2000.6-2002.9

29个月

13个月

弱周期

2002.11-2006.4

42个月

27个月

强周期

2006.5-2009.8

40个月

28个月

强周期

2009.9-2013.8

47个月

26个月

强周期

2013.9-2015.12

28个月

12个月

弱周期

从经验数据看,库存周期还是有一定规律性,比如强的周期一般40多个月,其中补库存周期27个月左右;弱的周期一般30个月不到,其中补库存周期12-13个月。

为何会有强周期和弱周期之分?主要是和上游(大宗商品)及下游(中国需求)的弹性有关,当然,这两个因素也是互为因果的,从格兰杰检验角度基本上傻傻分不清楚。我们可以认为二者共同决定周期长度和力度。

保守去推断下周期长度。我们假设2016年1月(从高频数据看应该是库存回补的起点)开启的是一个小的库存周期,周期长度为30个月以下,参考坐标是2000-2002,及2013-2015,那么整个周期上升期(补库存阶段)将至2017年1月前后;库存下降期将至2018年2季度。

并非所有的库存期上升都是好的阶段,比如需求下降会导致库存被动上升,其对应的宏观面已经是负面逻辑。所以可以进一步把库存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特征

库存周期

美林时钟

投资周期

需求下降,库存下降

主动去库存

衰退

债券

需求上升,库存下降

被动去库存

复苏

股票

需求上升,库存上升

主动补库存

过热

商品

需求下降,库存上升

被动补库存

滞胀

黄金

不同类型的行业,在美林时钟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非要一概而论,那么股票弹性相对还可以的阶段应该是衰退后期、复苏期、以及过热前期。

这意味着股市周期与库存周期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从经验上来说确实模糊如此(早期还可以,但近年已经逐渐不太规律,大家可以自行看一下),股市大体领先于库存周期两个季度左右。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规则去推理,那么,补库存的高点(以2017年1月为假设)前推6-7个月即为股市的高点,大体在2016年年中左右。

这个估算已经存在几重假设了:第一,库存周期继续有效;第二,即将开始的这次库存周期是弱周期;第三,库存与股市的关系继续有效;第四,.........。假设越多越不严谨,

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相信的一点是,如果未来库存周期(大宗商品周期)是弱周期,那么留给股市的机会确实比较短。

纯价格逻辑可能会比整体逻辑走得更久些。毕竟,现货涨价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外生的事情,它受大逻辑约束会小些。如果未来大宗是一个新的收益率周期,那么震荡上行期会有4个季度至7个季度。在一个再通胀周期中,可以不断去寻找这种有价格上行空间的东西。比如按照我们说的,沿着化工产品链。

当然,如果是类似于2009年的强周期,那就high得多了。简单推算补库存差不多可以到2018年初,资本市场高点则应位于2017年年中,那将是一轮真正的牛市。客观来说,从需求端承接来看(基建、房地产都有曾有过前科,要high个三天三夜不顾一切比较难办,强周期需要要么供需两旺,要么第一次吃药毫无心理负担),确实比较难。基本面暂时不支撑这种想象空间。

前面说了库存周期方法的种种缺点,但就我自己的经验看,这一方法在几个细节上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第一,辅助判断经济底部区域。

在库存增速低位(0附近),经济的下行弹性将明显降低,工业增加值会有跌不动了的感觉,那就是值得重点的底部区域。

第二,辅助判断行业状况,对于行业基本面,甚至行业股价规律,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中游绝大部分行业都适用。

相关阅读:

钱去哪了:庞氏融资滚动和推高资产价格

全球限产橡胶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概念股受益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