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创新驱动引领 深耕农村普惠金融
2024-09-03 16:01

6月初的山东德州大地骄阳似火,金色麦浪层层翻滚,一台台收割机正驰骋在麦田里繁忙有序紧张作业。德州齐河县种植大户孟祥强作为其中的一员,正在操作一台收割机收割小麦,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指着脚下的麦地高兴地说:“俺这块地,属于齐河县‘吨半粮’连片示范区,今天正式割麦。去年平均亩产是694公斤,看长势,今年也绝不会少于这个数。农行最近给我发放了10万元农户贷款,这不购买了这台收割机立马就用上了。”像孟祥强这样的农户正是农业银行支持的亿万“三农”普惠客户中的一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一直以来,农业银行立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坚持“三农”普惠优先发展战略,立足农村市场,坚持守正创新,优化支持政策,强化科技赋能,持续加大对农村普惠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更多金融资源向县域乡村倾斜,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专门为广大农户打造的信贷产品“惠农e贷”余额超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超3000亿元,其中通过“惠农e贷”向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普惠型客户发放的贷款余额超9700亿元,增速超28%,有效提高了“三农”普惠贷款的可得性和覆盖面,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解析农业银行“三农”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有顶层设计、系统推动、科技赋能、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产品、服务、模式层面的创新,不断拓展“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寻找“三农”与“普惠”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共生共荣、相得益彰。

产品创新,量身定制“工具箱”

产业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近年来,农村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农业银行紧跟农村产业发展步伐,深耕“三农”普惠领域,下沉经营重心,根据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客户实际需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适配性,精准支持农村各类普惠客户发展。

山西长治市长子县脱水蔬菜加工经营户王金梅,回忆起3月份的情景仍念念不忘。她主要从事收购加工大葱、辣椒等用于制作方便面调味包的脱水蔬菜业务,因扩大经营项目紧缺资金,向农行山西长子县支行提出贷款申请。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二天农行客户经理随即上门开展调查,第三天就完成了贷款审查审批。3月中旬,王金梅收到农行发放的“惠农e贷·商户贷”200万元贷款,顺利扩大了经营生产,事业蒸蒸日上。

“惠农e贷·商户贷”是农业银行去年底推出的一款针对农村商户的专项信贷产品。截至2024年6月末,“惠农e贷·商户贷”余额达313亿元。此外,农业银行还在“惠农e贷”项下,创新推出“粮农e贷”“乡旅贷”“订单贷”“设施贷”“光伏贷”等系列专项产品,按照农村普惠客户的生产经营、资金回笼特点,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差异化配置,有效提升“三农”普惠贷款的可得性和覆盖面,精准支持农村各类普惠客户发展生产、扩大经营。

“粮农e贷”是农业银行联合农业农村部,专门针对种粮农户量身定制的一款信贷产品。自2023年7月正式推出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2024年6月末“粮农e贷”余额达到943亿元,有力支持了粮食主产区和产量大县的广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好粮、多打粮,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服务创新,可感可及“有温度”

仅有产品创新还不够,把产品送到客户身边还需要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业银行聚焦服务创新持续用力,主动下沉经营重心、强化科技赋能,持续将有质量、有效率、有温度的“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源源不断输送到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农村普惠客户数量众多、居住经营分散,而银行的乡镇营业网点有限,客户办理业务较为不便。为提升服务便捷性,农业银行组织全行4万余名三农客户经理走进农村、走向客户,围绕行政村、农业产业链、农贸市场等客户居住集中区域、生产经营集散地,批量化、集约化、主动化开展客户调查,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资金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

农业银行持续强化三农服务队伍建设,仅2023年就新补充1.7万名县域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为农村地区注入强大金融服务力量。农业银行还提供灵活机动服务,农行内蒙古分行组织300余个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走进村屯服务,被誉为新时期“乌兰牧骑式金融轻骑兵”;农行安徽分行在全省成立1000支流动党员先锋队,开展常态化进村服务。

此外,农业银行还十分注重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推动“三农”普惠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联合各地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共建,全力为广大“三农”普惠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在定点帮扶县,农业银行率先实施“金融村主任”机制,挑选一名“村两委”成员担任“金融村主任”,发挥“党建+金融”作用,上线“e推客”专属场景,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信息及时推送给银行,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农业银行还积极优化网点布局,近年来新迁建网点中有70%位于县域、城乡结合部和重点乡镇,县域网点占比提升至56.4%,为农业经营生产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模式创新,厚植发展“驱动力”

近年来,农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有力有效的三农普惠金融模式,通过优化要素组合、强化合作联动,持续拓展“三农”与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依托“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在信贷规模、资源保障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优先配置资源,全力支持“三农”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

针对“三农”普惠客户的需求特点,农业银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办贷模式,将人员、科技、数据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办贷质量和效率。比如在涉农数据挖掘应用上,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数据直连、联合共建等数据共享合作模式,通过对接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车”系统、工商部门数据,发挥涉农数据价值,为“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湖北荆州江陵县家庭农场经营户李伟,主要经营花卉、苗木,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车”提交申请资料,农行系统对接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后,客户经理随即上门开展调查,加快贷款审查审批流程,第三天发放了“惠农e贷”90万元,帮助李伟顺利购置全自动养殖大棚。

农业银行积极探索创新银企、银担、银保合作模式,形成三农普惠金融推进合力,积极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行业协会,扩大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支持;加强与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信贷+担保”“信贷+保险”方式,联合支持三农普惠客户。

展望未来,农业银行将紧紧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始终坚持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创新产品服务,突出科技赋能、数据赋能,优化流程,着力提升办贷质效,不断加大对农村普惠客户的支持力度,全面做好“三农”普惠金融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