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2024年应届生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央视新闻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今年的毕业生人数突破了1220万,同时,还附带了一条重磅新闻:国家将严厉打击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恶意解除劳动合同行为。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让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扑朔迷离。
央视还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超过2.1万人参与,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在毕业后最急迫的愿望就是找工作,因为没有收入就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更令人生畏的是,2025年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人数将比2024年增加43万人,而今年仍有接近一半的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2025年可能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即便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研究生也未能逃脱就业困境。随着应届生人数年年攀升,社会各界都在为这一代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捏把汗。
除了找工作本身的困难外,2024年毕业生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恶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国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整顿和打击,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中,恶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签订短期合同,甚至在员工刚入职不久后就突然解约。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打击这一现象,保护年轻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基本权益。这一政策的出台,显然是在回应社会上对企业用人不负责任、剥削年轻劳动者的不满,也为年轻人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
年轻人“难就业”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许多高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未必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他们难以顺利过渡到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