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林荣雄:大国大潮,出海为王,具备五大要点出海公司更受青睐
2024-05-31 16:24

5月28日,由全国商报联合会、财联社、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暨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国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林荣雄参会并发表演讲。

林荣雄表示,企业出海尤为重要,并且企业出海是政策鼓励的大方向。企业出海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三大方面,一是制造业竞争力足够强大,二是多个海外人口大国和地区明确进入工业化时代,三是一批国家因逆全球化浪潮导致工业能力下滑。

同时林荣雄指出,满足5个要点的公司出海更有希望、也更受二级市场青睐,5个要点包括企业具有全球高竞争力;能够顺利走出去;产品是全球普遍需求;结束价格战;全矩阵产品出海。

企业出海是政策鼓励大方向

林荣雄指出,企业出海是政策鼓励的大方向,4.30政治局会议上高层已明确支持中间品扩大出口以及民营企业出海。在应对当前经济中劳动力与资本双重过剩困境方面,企业出海显得尤为重要。

短期看出海大潮,A股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与出口、海内外通胀差正相关。具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出用于出口的比重在持续提升,A股海外收入占比持续走高,与此同时,海内外通胀差自2020年以来快速攀升至高位。

林荣雄提到,中间品出口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供给侧来看,是制造业竞争力足够强大;需求侧来看,是海外进入工业化。

林荣雄就中期出海出口预判称,需求侧是类比80年代后的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出口表现强劲。目前,我国出口结构变化来看,对正在加速工业化的经济体出口比重增加。

80年代日本出海成功是因为有明确的需求,欧美市场强大最终品需求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进入到明确工业化进程。

当前,一批人口庞大的国家地区明确进入工业化,将对中间品形成旺盛的需求,包括越南、印度、中亚、中东、墨西哥、巴西、马来、东欧、印尼等。同时,存在一批国家在本轮逆全球化过程中工业化能力明显下降,通过资源品换取最终品,如俄罗斯等。

出海有希望公司需满足5点要求

林荣雄提到,A股新核心资产定价核心从GDP走向GNP。对比全部日股的平均海外收入占比水平35%至40%的水平,目前A股上市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比例在10至15%,后续空间巨大。

日本在2000年以后,企业开始加速出海,多数时间GNP增速高于GDP增速。GNP定价的核心是,优势产业基于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出海定价;GDP定价的核心是,围绕消费和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下的内需定价。

在二级市场看来,出海有希望的公司需要满足5个要点,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具有高竞争力,二是能够顺利走出去,三是产品是全球普遍需求,四是结束价格战,五是全矩阵产品出海。

满足上述五点要求的板块包括工程机械、叉车、扫地机器人、家电(白电)、小家电、摩托车、轮胎、船舶、客车、重卡、轨交等,相关领域在A股市场获得较强定价。

林荣雄称,关于企业出海有三条投资线索,认准车(商用车)船电(家电)。近期,同花顺出海50指数持续震荡走高,同期船舶制造、商用车、家电相关指数几乎同频共振,均出现相似走高趋势。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核心研究抓手是“出海敞口+产品高性价比”。

此外,林荣雄提到,A股市场系统性转好契机是房地产软着陆,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新的支撑力量。

“相比较于2012年日股系统性转好契机,当中国地产+建筑占GDP比重稳定,制造业依靠出海进一步提升占比,对应中国GDP增速维持稳定,那么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完成房地产到制造业的叙事变化,这个变化有可能在2025年某个时刻发生。”林荣雄如是说。

国投证券与财联社推出的“中国出海企业50强”榜单(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包括:爱尔眼科、安踏体育、比亚迪、传音控股、东方甄选、DCBC德中商务、deepMENA东方引擎、东航物流、福耀玻璃、格力电器、中兴通讯、拼多多、中集集团、天齐锂业、紫金矿业、中国交建、中国中车、紫燕食品、中国重工、西井科技、中国海油、潍柴动力、小米、长城汽车、宇通客车、三花智控、腾讯控股、药明康德、上海家化、海康威视、青岛啤酒、赛轮轮胎、瑞贝卡、杭叉集团、科沃斯、宁德时代、美的集团、金山办公、京东方、京东、巨星科技、华利集团。“中国出海企业 50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出海企业需注意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经济衰退。

image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