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沙和尚所在的流沙河,应该是西海,而不是河。
2024-11-09 23:23 天地大戏场

在第一回,悟空学艺的过程中,他先从东胜神州坐竹筏飘到南赡部洲,然后原文有如下描述: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从这个线索推测,南赡部洲和西牛贺州之间是存在大海的,但是没有证据可以否认这两大洲完全没有陆地相连的部分。


于是,我搜集了西天取经过程中,书中有时间和地名的片段,如下

十二回:

唐王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唐王驾回。

十三回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

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者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

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嵠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此处遇到老虎金寅将军,二仆从被吃)

三藏舍身拼命,上了那峻岭之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此处遇到刘伯钦)

行经半日,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崔巍险峻。(从刘伯钦家出门到此。此处为两界山)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少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在两界山收了悟空)

十五回

却说行者伏侍唐僧西进,行经数日,正是那腊月寒天,朔风凛凛,滑冻凌凌,去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三藏在马上,遥闻唿喇喇水声聒耳,回头叫:“悟空,是那里水响?”行者道:“我记得此处叫做蛇盘山鹰愁涧,想必是涧里水响。”

三藏上了筏子,揪上马匹,安了行李。那老渔撑开筏子,如风似箭,不觉的过了鹰愁陡涧,上了西岸。(此处过了一次水,但是涧一般形容山间的水,而且“不觉的过了”应该也不宽。)

此去行有两个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虏虏、回回,狼虫虎豹。

十六回

出长安边界,有五千馀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众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泌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此处为观音禅院,黑熊精偷袈裟那一回。)

十八回

师徒们行了五七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将晚,远远的望见一村人家。。。。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作高老庄。(离开观音禅院后到达这里,并收了猪八戒。)

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此处遇到乌巢禅师。)

二十回

且说他三众,在路餐风宿水,带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黄风岭)

二十二回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插图]向西流。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却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远,但只见这径过足有八百里。(流沙河)

二十三回

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竟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

二十四回

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唐僧从十二回出南赡部洲大唐长安,到二十三回,突然出现在西牛贺州,期间只经过鹰愁涧这一条明确的河流,而且涧一般形容山间的水,“不觉的过了”应该也不宽。

所以,如果南赡部洲和西牛贺州不存在陆地相连的情况下,那么八百里流沙河,大概率就是西海。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