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对很多人来说,1992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视察,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空前的影响力,也让特区深圳进一步涌起了改革开放的春潮,一句“证券和股市要坚决放开试,错了可以纠正”,让深圳的证券市场在1992年一整年都宛如春天般生机勃勃。
“制度是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为此感慨道。
在深圳特区报《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刊发的第二天,也就是1992年的3月27日,深康佳A(000016)和深康佳B(200016)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了深交所最早上市的一批企业之一。
【一】资料显示,在这之前,康佳已经在资本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深人银复字(1991)102文号和(1992)016号文批准,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1991年11月发行A股12886.90万股,于1992年1月发行B股5837.23万股,每股面值均为1.00元。
除此之外,康佳当时也具备了上市的充分条件。彼时,“KONKA”商标名气已经打响,产线具备电视机整机生产能力,拿到了内销彩电生产许可证,也有专门的技术开发中心,可以说,企业的各项条件都已经基本成熟,具备走上资本市场的实力。
当证券市场的春天到来后,康佳做了率先“吃螃蟹”的人,上市当天,距离深交所电脑化交易和无纸化清算还不足一个月,发行B种股票的此前也只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对于康佳和深交所都是一次颇为大胆的尝试。
事实证明,康佳这一步走对了,资本市场的作用也因其得到了验证。
1997年,康佳成为了广东省和深圳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1998年,康佳彩电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一;1999年,研制出中国首台高清晰数字电视。在上市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康佳就坐上了彩电行业的头把交椅。
【二】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上市产生的作用能够如此之大?
数据统计显示,1992年,全国民众银行储蓄超过1.3万亿元,收入的增长与理财方式的单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股票上市成为了资本输入最有效的方式,当时的经济学家纷纷断言:“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是搞活企业实力的最佳选择”。
对康佳来说,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来自于大量资金的融入,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实力与声望,为后续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
1994年,康佳送股和公积金转增股后总股本突破2亿股;1999年,康佳向社会公众增发A股8000万,总股本突破5亿股;2008年,康佳向全体股东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的形式转增股本,总股本数超过了10亿股。
最后一次增股发生在2016年,注册资本变更后,康佳的总股本数为2,407,945,408股。在30年的时间里,康佳的股本数翻了近13倍,几经风吹雨打,依然在资本市场保持着十足的活力和上扬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也催生康佳建立了更为健全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不断通过改革来建立与经营目标相匹配的机制体制。可以说,这次尝试的成功,为康佳后续 “大刀阔斧”的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当历史的车轮行至当下,我们发现,康佳在资本市场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
据康佳集团总裁周彬介绍,去年,康佳重启了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以发股购买资产并配套融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资产规模,包括促成楚天龙、天源环保等参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推动易平方、毅康科技等控股企业独立IPO,基金定增参股中电兴发、拓维信息等,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易平方在去年底的股权交易过程中,成功获得了包括B站、华数、奥维云网等超过17家企业的战略投资,累计达28亿元,充分体现了康佳在资本市场培育新生力量的实力。
从上市一家公司,到上市公司集群,康佳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活力,用资本的力量不断助推企业发展,也成为了稳固市场、积极育新的中坚力量。
眼下,全球正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也在积极呼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康佳,承担着发挥创新主体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新使命。这也是康佳借助资本力量,实现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最佳契机。
“我们要不断扩大产业版图,持续增厚资产实力,在新的产业主线下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拓宽产品链,聚力关键性‘卡脖子’技术,构建技术壁垒和产业链壁垒,实现‘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的全面转型”,面对未来,周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