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近期市场出现的高位板尾盘炸板现象,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2024-10-31 20:56 韭菜花


1、今日的行情风格依旧极致分化,3500余只个股上涨,212只封上涨停,涨停个股数量较昨日进一步攀升,这无疑显示出短线炒作的热情已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别轻易断言这种炒作不会持久,当前游资与散户联手,将核心个股推至不合理的高度,市场已逐步走向极端。今日两市成交额突破2.2万亿,充分表明大量资金已按捺不住,纷纷涌入市场。


逐渐,大家将察觉到一种现象:

指数在短期内仅负责震荡,而抱团个股则不断刷新高点,科技、低空经济、华为概念、新能源以及并购重组等板块,成为市场的持续活跃剂;

在这种行情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恢复信心,市场成交额随之出现今日这样的放量,直至市场再次迎来全面普涨的行情。


2、然而,今日市场也演绎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尾盘众多高位股集体炸板,这并非个别现象。高位龙头股的炸板直接引发了大量涨停个股的开板,最高峰时五六十只个股同时开板,幸好在最后关头,超过半数成功封板。这一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市场情绪已达到高潮,大量资金涌入,主力资金将如何应对?有两种策略:


一是主动降温,避免市场过度兴奋;二是故意砸盘洗盘,意图将跟风盘洗出。众多高位股集体炸板,显然是统一行动,唯有市场的主力机构才有此能力。这些机构之间相互通气,可谓尾盘联袂行动。机构砸盘旨在降低追涨的热情,同时趁机洗出部分资金。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想要吓退散户并非易事。


市场成交额激增,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情绪高昂,机构在砸盘时发现承接盘力量强大,散户纷纷抱团,大有逼空机构的态势。于是,在砸盘的瞬间,大量资金涌入,强行将股价拉升至封板,这就是市场的真实写照。


因此,从尾盘的这场戏码可以看出,当前市场上游资与散户的力量异常强大,机构想要砸盘并非易事。如果机构真的选择离场,恐慌性砸盘的话,散户或许会比机构跑得更快。如今,许多短线资金的风险控制意识已大大提高,为何大家一方面抱怨业绩亏损,另一方面却不去炒作那些绩优的价值股?


原因在于,散户已逐渐明白,不再盲目接盘机构,而是跟随热钱炒作,毕竟把握住一波行情就能盈利。现在的机构也显得有些无奈,活跃资金纷纷涌入小盘股炒作,机构票的赚钱效应几近为零,导致机构资金陷入被动,已有不少资金开始风格漂移,即短期调仓,简而言之,也开始追逐成长题材。


以北交所的资金博弈为例,几乎全是机构的身影,说明他们也无法抵挡炒作的诱惑。如今主板市场中的诸多题材概念,也可见机构的参与,而不仅仅是量化资金的身影,大量机构与游资、散户共同参与博弈。


3、当市场情绪日趋高涨时,风险是否也在悄然增加?

短期内,我认为小盘风格不会迅速结束,机构风格也不会立即反转占优。因为近期我一直在强调,11月初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待落地,许多机构也在等待增量政策及外围不确定因素的稳定,目前不会推动大盘股发动大规模上涨行情。

在这段时间里,游资和散户不会过于关注这些因素,毕竟指数的涨跌并不会影响他们操作个股的机会。机构参与较少时,散户资金交易愈发狂热,这是典型的散户逼空机构行为。长期以来,机构风格一直压制着中小盘成长股,如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大家齐心协力逼空做多,这一趋势很可能会持续。


然而,到了11月中旬之后,市场风格是否会出现切换?这是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的。那时,小盘股已炒作了超过一个月,许多题材股积累了大量获利盘,政策利好也已基本落地,机构将开始布局。


此外,年底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可能增加,部分资金可能需要开始避险,届时权重股可能会占优。


市场风格总是有周期性的切换,至少短期内,热钱主要聚焦在大科技(包括半导体、华为概念、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新能源赛道、低空经济、并购重组、地产化债等板块;这些板块将继续涌现出新的补涨龙头。投资者要么坚守自己的价值投资,要么跟随热钱方向。


最后,炒作热潮中必然伴随着风险。当前的关键在于,最后一棒将由谁来接手。在操作趋势性强势股时,大家务必控制贪念,及时兑现收益,寻找下一个趋势股才是制胜之道。


在当前市场资金充沛的背景下,任何形成趋势的个股都有可能创出阶段性新高,引发大量资金的抱团效应,这正是成交额超过万亿市场的独特魅力。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