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创新企业年报”为何拥有时代力量?
2024-07-09 00:25

近日,民意调查和数据分析公司Morning Consult在美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针对成年人的消费者调查,旨在探究消费者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平均每个品牌的样本为10070名美国成年人。Morning Consult Intelligence在评选出美国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的同时,以年龄作为划分方式,列出了不同世代(Z世代、千禧一代、X世代、婴儿潮一代)最信任的品牌榜单,并且从中发现了代际差异。

代际差异不仅在品牌偏好上有所体现,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立场上也多有差异。近期,在倍耐力工作的五位员工,受倍耐力邀请进行了题为“早餐共话”的跨世代交流,五位员工分别代表五个世代,讨论了从业以来社会发生的变革,也相互分享了在职业习惯、兴趣爱好、人生理想等议题上或相似、或不同的观点,对话被制作成视频并收录进倍耐力2023年度报告“共同生活的未来,跨世代的对话”中。

image

倍耐力“早餐共话”视频截图

自2010年起,倍耐力就开启了年报创新,通过年报数据加故事的形式,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倍耐力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与公众形成着更有意义的互动。

跨代际的对话开启年报主题

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变革,人口正在老龄化,与此同时出生率呈下降态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世界1/6的人口将为60岁以上的群体,该群体的数量将从2020年的10亿上升至14亿;到2050年,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21亿。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引发着工作场所中雇员年龄结构的变化。咨询公司贝恩Bain & Company去年进行了一项与工作人口年龄变化相关的研究,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提前退休的趋势正在慢慢逆转,相反,在多个国家,组织内员工的退休年龄都在不断后移。而且,工作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并非昙花一现,到2030年,G7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中55岁以上工作者将占全体工作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65岁及以上工作人口的数量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一倍,巴西55岁及以上工作者的比例也在逐步增长。一个新的现象已经出现,并且还将长期持续:历史上首次,五个不同的世代

(见文末注)

共同活跃在职场中。

image

图片来源:pnc.com

倍耐力已经出现了“五代同堂”的趋势,参与“早餐共话”的最年长一代和最年轻一代相差近50岁。传统一代员工Maurizio自1970年以来就在倍耐力工作,五位中最年轻的Z世代员工Andrea在2015年时刚刚成年,现今是初入职场的新鲜血液。其中,最年长的Maurizio亲历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工作环境变化,办公桌和打字机的时代让位于电脑,电脑带来了新的梦想和工作方式。不同世代雇员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下成长,在工作上也显然存在着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

首先,五位不同世代员工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理念。Maurizio认为传统一代严于律己、对权威充满敬意,在变革方面也秉持谨慎态度。Giuseppina认为婴儿潮一代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相较上一代也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Daniele认为X世代能够迅速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并且积极拥抱变化。Francesca认为Y世代生活在数字化变革初期,是活力、乐观、积极融合的一代。Andrea认为Z世代善于使用技术和社交媒体,凭借一部手机就可以生活与工作。

image

2023倍耐力年报插画由插画师让·米歇尔·蒂克谢尔(Jean Michel Tixier)创作

基于不同世代的不同特征,他们在工作的多个方面都想法有所出入。传统一代员工Maurizio表示,过去员工习惯于正式的穿着风格,新一代员工在穿着上则更加自由。Maurizio认为,蓝白格衬衫是上班的“标配”;Z世代员工Andrea则表示,相较正式着装更偏向于穿着舒适,Y世代员工Francesca也认同该风格,并且认为白T恤才是职场“必需品”。

专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公司Ideal Outcomes创始人Jason Richmond指出,Z世代员工和50岁以上的员工拥有不同的工作语言。过去传统的职场要求新员工遵守礼节,言行举止要符合组织文化;但在社交媒体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员工在沟通方式上较为随意,“就像‘嘿,哥们,最近怎么样’和‘你好,先生,今天感觉怎么样’之间的区别”。

代际之间的差异无法避免,这些差异也为不同代际共同合作带来了挑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咨询公司Protiviti对英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行业的1450名员工研究发现,不同代际之间的摩擦正在降低员工生产力,因此在企业中创造代际包容性更强的环境尤为重要。

image

2023倍耐力年报插画由插画师让·米歇尔·蒂克谢尔(Jean Michel Tixier)创作

自2018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和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就开启合作,研究包容性劳动力于企业和社会而言的意义。他们发现,在公司运营层面,年长员工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公司整体生产力,还可以通过技能共享实现代际学习和合作,提高团队绩效。与此同时,年龄多元化的劳动力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利润,并在未来30年内使全球人均GDP提高近19%。

是品牌报告,也是时代记录

资深记者兼电视主持人Alessio Viola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不同的世代会相互接触、比较、团结合作,甚至彼此冲突,这些复杂的人际互动在不断上演又在繁忙的工作中被忽略。”倍耐力公司基于对包容性劳动力益处的深刻洞察和对企业现状的准确把握,特别安排了远离工作环境的“早餐共话”,邀请不同代际在轻松氛围下交流畅谈,并庆祝在职场中的相遇。

于倍耐力而言,开展跨代际对话既是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机会,同时,按照Alessio Viola的说法,五位员工叙述的生命旅程“既在倍耐力内部,也在外部”。多代同堂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特别的对话也展现了企业对社会议题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应对。

因此,倍耐力不仅邀请员工开展“早餐共话”,而且邀请记者、插画家、散文家、诗人和国际作家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创作。今年倍耐力邀请了作家道格拉斯·柯普兰(Douglas Coupland),人类学家伊恩·塔特索尔(Ian Tattersall),遗传学家罗勃·德赛尔(Rob De Salle),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部门名誉馆长和成员、帕多瓦大学科学哲学和遗传学家特尔莫·皮埃瓦尼(Telmo Pievani),意大利诗人薇薇安·拉马克(Vivian Lamarque),以及法国插画家和卡通爱好者让·米歇尔·蒂克谢尔(Jean Michel Tixier)完成了共创,包括评论文章、散文、采访、诗歌、插画、对话视频在内的内容都被收录进2023年的年报中,并且再一次丰富了年报的体裁形式。

image

2023倍耐力年报插画由插画师让·米歇尔·蒂克谢尔(Jean Michel Tixier)创作

文学艺术作品与“早餐共话”视频从抽象与具象层面出发并相互映衬,共同完成了对2023年年报主题“共同生活的未来,跨世代的对话”的深刻注解。另外,全新年报也展现了新的人口结构下,倍耐力对“共同生活的未来”的全新解读。“共同生活的未来”是倍耐力十余年来年报延续至今的一部分,它不再以单一的“数字”形式发布,还通过艺术和文学以及文化界国际知名人士的创作,与公司真实的故事相结合,讲述其历史、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资深品牌顾问David Lemley曾指出,“最好的年报是以品牌为驱动的文件,它既是历史报告,又是面向未来的倡议。”倍耐力深以为然,并且自2010年年报全面焕新以来,倍耐力的年报一直坚持超越财务报表,在立足时代的前提下,邀请艺术家、作家、画家、年轻人一齐呈现每一年对倍耐力重要的主题,并讲述企业发展的故事。同时,每一位创作者均拥有完整的、从自身出发解读年报主题的自由。

2010年年报以“行动、尊重、关怀”为主题,米兰新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学生的摄影阐述了倍耐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丰富了焕新后首份年报的内容。2011年年报以“ABC”为题,采用了平面设计师Stefan Glerum的插图,搭配哲学家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和作家Guillermo Martinez、William Least Heat-Moon、Javier Cercas的文字,展现了倍耐力的典型价值,如可靠、灵活、速度、技术与创新。

image

image

2010倍耐力年报封面(上)和2011倍耐力年报封面(下)

David Lemley曾经提出,创新形式年度报告的风险在于,“一份制作精良的报告看上去很漂亮,但主题上却与品牌没有关联”。而倍耐力游刃有余地在艺术与品牌内涵之间进行着平衡。2014年,“街头艺术”在倍耐力年报中成为焦点,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诠释了街头艺术的典型主题,如道路、出行和多元文化,与倍耐力所从事的领域有机关联。2017年年报“数字与激情的融合”讲述了倍耐力数字化转型的故事。每一份年报均在倍耐力从事领域的基础上,延续着极具创造性的内容。

image

image

2014倍耐力年报封面(上)和2017倍耐力年报封面(下)

直到疫情发生之后,倍耐力年报中反映的社会省思更为明显与深刻。2021年的年报“一个美丽的地方:制造的艺术”邀请艺术家参观了倍耐力工厂,并从工厂的声音、色彩、氛围中汲取灵感、创造艺术作品,以此展示工厂和制造的艺术。在疫情使全球停摆、供应链断裂的大背景下,重新将目光聚焦到工厂,观察产品的诞生过程尤为重要。2022年是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相关应用井喷式出现的一年,2022年年报以“机器学习”为题,探索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习惯和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以及人类和机器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image

2021倍耐力年报封面(左)和2022倍耐力年报封面(右)

倍耐力传播高级副总裁Maurizio Abet曾指出,“有些人可能认为公司年报是最没有创意的报告,仅仅是数字、数据和统计,但我们(倍耐力)不是”,他解释,倍耐力对年报的理解是“超越数字,因为数字无法真正捕捉公司想要传达的情感、热情甚至目的”。从2010年至今已经发布14年的创新年报不仅作为财务报告而存在,也已然成为了展示倍耐力发展与社会演进的出版物。更具创新性的语言和交流形式,使年报成为了激发情感共鸣的沟通载体。

倍耐力与艺术、文化的关联并非是单线程式的存在。自倍耐力创始开始,通过多重艺术形式讲述轮胎世界的故事一直是倍耐力基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广告艺术等传播形式和手段进行持续探索,到其标志性的年历,倍耐力总是脱离于“简单的轮胎公司”的形象而存在,并且在企业文化传播的创新性中始终别有特色。艺术文化、企业精神和社会议题,一份创新企业年报可以不仅是冰冷的数字堆砌,也可以是时代精神的最佳见证。

注:五个不同的世代指的是:传统一代(或沉默的一代,出生于1928年至1945年),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千禧一代(或Y世代,1981年至1996年)和Z世代(1997年至2012年)。

题图说明:2023倍耐力年报封面


题图来源:倍耐力


图片来源于品牌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