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岁末年初行情?以史为鉴这三大滞涨行业上涨概率更高,核心受益标的一览
2023-11-25 14:59

财联社11月25日讯(编辑 宣林)

A股在

年末往往迎来上涨行情

,国盛证券张峻晓在11月19日的研报中表示,2005年以来,上证指数在11、12月涨跌幅均值达1.53%、3.79%,

胜率达61%、56%

。海通国际证券在11月19日的研报中指出,今年10月末市场低点至今A股市场行情有所回暖,

岁末年初行情正在运行中

海通国际证券表示,目前市场上涨的核心逻辑未变,地产宽松政策、降息降准、化债举措等

一系列政策落地推动经济持续修复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6%。与此同时,海外方面,

中美关系已出现积极变化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近尾声

,或

催化行情继续展开

回顾历史,从基金重仓行业的角度看,

05年以来年底基金重仓超额收益往往出现收敛

。数据显示,历年1-10月基金重仓行业年化超额收益均值为23.1个百分点,而

11-12月仅为-5.0个百分点

。从全部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用“年底2个月表现前30%的行业中前10个月表现在后30%的占比+年底2个月表现在后30%的行业中前10个月表现在前30%的占比”来衡量行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下

05年以来年底行业结构收敛度大于0.6的年份占比为56%

。也就是说

05年以来年底行业结构再平衡的现象在六成年份中存在

image

同时,历史上结构发生再平衡的共性背景多为

弱市环境

。当市场较弱时,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更低,这时

滞涨行业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年底上涨概率更大

。例如07年、09年、21年底,市场都经历牛市后转入调整下跌,12、18、22年市场全年基本处于熊市环境。海通国际证券认为,

今年5月初后上证指数陷入调整、最大回撤约15%,A股行情相对偏弱

,政策催化下

前期滞涨的大金融及医药有望迎来向上

。另一方面,

前期科技板块超额收益已经有所收敛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叠加自身产业周期向上,

科技主线也值得重视

具体来看,银行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近期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逐渐落地,或

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券商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随着政策落地推动股市交投回暖,

券商业绩和未来发展有望受益

。此外,历史规律上,05年1月以来,

银行板块年底每月上涨概率分别为10月83%、11月61%、12月67%,其中12月平均涨幅最高

image

券商方面,方正证券许旖珊在11月21日的研报中建议关注

并购重组&做优做强预期

,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信达证券、国联证券、华创云信、太平洋、国金证券、华林证券等,以及

基本面改善预期

,如指南针、东方财富、中国银河等受益于成交与两融放大、有更大业绩弹性的标的和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申万宏源等受益于风控指标优化的低估值标的。银行方面,东莞证券卢立亭等人在11月19日的研报中表示,建议关注

受益于经济高景气区域、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区域性银行

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和

综合经营能力强、业绩稳健、宏观经济修复下零售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优势凸显的

招商银行,以及更

有望在“中特估”背景下实现估值重塑

的国资背景深厚的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中信银行。

此外,目前

医药生物板块的估值和基金配置仍处于较低水平

,其中医药PE处13年以来19.0%分位,23Q3基金对医药超配比例处13年以来45%分位。往后看,医疗反腐对行业的影响逐渐过去,并且中期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深,未来医疗需求将持续增加,市场对医药行业基本面预期有望扭转,未来一段时间医药的估值及公募基金等机构的持仓有望趋于均衡,

前期跌幅较明显的医药生物板块有望受益

。结合行业分析师预测,医药子领域中

创新药/医疗器械23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速有望达到35%/20%

创新药方面,华鑫证券胡博新等人在11月6日的研报中表示,推荐布局

重磅创新领域

及相关产业链的众生药业、信达生物,美好医疗、翰宇药业、诺泰生物、人福医药、诺思兰德、百克生物、智飞生物,以及

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

百奥泰、君实生物、亿帆医药、康方生物。医疗器械方面,财信证券邹建军等人在11月20日的研报中看好

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

,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以及

受益于集采和本土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

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今年三季度以来科技板块超额收益和基金超配力度明显收敛

。截至目前,跌幅最大时

计算机行业已回吐此前涨幅的88%、通信为62%、传媒为72%

;基金重仓股中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由23Q2的24%下降至23Q3的21%,相对沪深300超配比例同期由7.8个百分点下降至6.3 个百分点。在细分方向上,

今年前10个月电子中半导体涨跌幅仅为-2.3%

,往后看,随着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华为产业链向上突破,

我国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制造有望受益

半导体方面,东方证券蒯剑等人在11月19日的研报中表示,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月度环比八连增

,同比降幅自2023年5月起呈逐步收窄趋势,

行业正迎来回暖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对设备进口依赖程度较大,本土化率提升空间较大。2023年

NAND保持供需双端增长

,考虑到下游智能手机和PC需求有望复苏,叠加车规高端存储需求增长,

未来NAND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国产NAND招标进展值得期待。建议关注中微公司、精测电子、中科飞测、芯源微、拓荆科技、北方华创、华海清科、盛美上海、万业企业等半导体设备标的以及存储领域的同有科技、朗科科技、德明利、江波龙、深科技、东芯股份、北京君正、普冉股份、兆易创新等。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