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23WAIC|圆桌论坛:AI重构千行万业 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2023-07-07 14:38

《科创板日报》7月7日讯

“智联世界,生成未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汇聚了行业顶流,共话AI产业新未来。

在今日的大会期间,由财联社、东浩兰生主办,安信证券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洞察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机会】专场活动重磅开启。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和产业投资话题,特邀请到20余位首席分析师、行业专家、学术精英、企业代表等,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形式分享行业前沿技术应用、AI未来发展新趋势、产业投资方向。

论坛上,针对AI赋能将给各行业带来哪些深刻变化这一话题,在安信证券环保公用联席首席分析师周喆的主持下,协鑫集团董事长助理、集团资本部副总裁崔靖、瓣鼎网络(HOTDOG) 创始人兼 CEO 史明、千挂科技联合创始人叶璨、安信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赵阳、安信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张真桢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

周喆首先阐述了AI对环保行业发展重大影响,例如智慧水务可降低自来水漏损、智慧供热可节约供暖能耗、智慧燃气保障燃气使用安全,数字化改造正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等。同时也邀请几位嘉宾从自身赛道出发,谈论了AI对各自行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史明称,“我们主要做的是元宇宙赛道,在元宇宙赛道当中,AI确实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产业上,AI带给我们非常快速的迭代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包括元宇宙建模在内的产业链打通在一起;内容上,现在的AIGC已经在元宇宙空间中有了更大的应用场景。”

崔靖表示,“今天早上看到消息,ChatGPT通过19次对话,已经做出了130纳米的芯片设计,且成功流片,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我们感觉到人工智能已经在深刻地改变行业的规则。”

赵阳说,“在办公软件方面,微软发布的插件Copilot,国内的WPS AI

等,AI都提供了极大的赋能。”

张真桢则对AI客服系统印象深刻,“我们原来经常接到一些客服电话,立刻能感觉到是机器人打来的,因为讲话非常生硬,没有办法开展非常流利的上下文沟通交流。我最近在一些实验室里面看到基于AI技术的机器人外呼系统,基本上可以展开类似于人和人的沟通和对话,没有任何生硬的感觉,未来这些外呼系统很可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被人工智能系统替代掉。”

除了各自的切身体验,AI在各行各业渗透程度的不同也引起了嘉宾们的关注。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下,能源行业是极其保守求稳的行业。崔靖称,现在,能源行业已经被推着必须拥抱AI时代的到来。

他举例说明,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电网体系,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增长,这个全球最庞大、能力最强、最稳定的电网系统,依然无法承载实际整个社会的用能需求多边性。这促使了能源行业从业者深入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来解决面临的巨大挑战。

史明认为,在元宇宙行业中,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规范化接口问题。由于元宇宙本身行业比较新,中国在技术上内卷也非常厉害,各企业都有不少独自研发的优秀产品。但到了元宇宙需要打通一切的时候,各种接口上没有统一性,每个人都在闭门造车,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问题。

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叶璨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数据。在真实世界中,收集数据的成本非常高,他提供了几种解决思路。

一是基于真实场景采集。叶璨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但成本问题导致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将逐步迭代。比如特斯拉这样的渐进式路线,先依靠有限的数据研发第一代的产品,然后将这种第一代产品投放和部署之后获得新的数据反馈,进而再研发下一代的产品和技术。”

二是使用合成数据,尽量让仿真环境逼近真实世界。“最近也有很多新的技术进展,3D渲染技术、英伟达仿真平台等,好的仿真环境能解锁很多技术升级的可能性。” 叶璨称。

三是回到互联网数据。“我们不仅需要对文本进行学习,也需要对视频进行学习,我个人非常期待的一点就是,下一代的大模型能够把互联网上的视频数据处理好。”

赵阳将AI企业分为两类,一是技术赋能者,提供AI基础设施,二是技术运用者,提供AI技术的应用。

他认为,对第一类企业而言,目前AI的基础设施成本仍然较高,如果应用以后有没有形成创新的场景,下游客户不能消化这样的成本,无法带来更高的盈利或竞争力,这会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同时,赵阳认为,判断企业的产品和业务引入AI的时间点,以及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核心数据,是目前AI行业几个比较典型的挑战。

张真桢目前观察到行业中比较严重的瓶颈,来自于硬件端的紧缺。“我们都知道Open AI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已经限制注册了,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就是算力的芯片无法及时满足。这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如果国外进口芯片和服务器无法及时到货的话,国内的一些服务器厂商在未来有很大的替代空间。”

关于AI与行业结合后的广阔未来,史明认为,在元宇宙领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畅想。

第一,在数字化、虚拟人方面,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放的联动,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第二,在跨界和创新点上, AI帮助了元宇宙的虚拟资产、虚拟建模工具等降低成本,很多传统行业进入数字化的门槛大大降低。

第三,在数字经济领域,元宇宙所有的商品、道具、游戏,都是虚拟化的,和Web3.0资产类的东西结合以后,更多场景会发挥出来,更好地带动数字经济发展,也会把整体经济带到高速增长的领域。

崔靖表示,能源行业的用户层、电网层、发电层都开始快速和人工智能进行结合。

从用电侧来看,目前在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千万块电池,每块电池就是一个小的储能系统。现在已有企业开始尝试将这些每天在城市各个角落跑的上千万块储能系统和电网系统连起来,中间需要巨大的模型和算力支持。在电网侧,开始利用大语言模式的技术尝试对变压器的声频进行实时监测,更好地避免故障和断电等情况;在发电侧,现在不少光伏电站的建设已经开始采用模型化设计,这后面最大的推手就是人工智能。

叶璨认为,对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应用来讲,在真正变得可规模化之前,还有一些核心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AGI和大模型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具体而言,第一,在环境感知上,此前的感知模型算法没有办法处理未知物体和长尾物体,或无法适应新的场景,现在这些问题可能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去解决;第二,大模型有非常强的推理能力,这种推理能力可以帮助自动驾驶系统完成任务的拆解和规划;最后,在人机交互层面,大模型改变了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对通用机器人来讲,是非常革命性的变化。

赵阳认为,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两大价值,一是解放重复基础性工作二是技术变革使得供给的迭代创造出新的需求。比如,AI和教育结合,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最后,张真桢表示,人工智能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智能家居中,人工智能的冰箱,可以监控食品新鲜程度,并自动在手机端下单。你的牛奶如果在第15天要过期了,第16天就把新牛奶送到你家了。人工智能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也是可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息息相关。”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