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席】中山证券李湛:疫情会否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取决于两个条件,看好A股三大主线
2020-03-15 19:23

image

财联社(北京,记者 高艳云)讯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在全球大范围肆虐。未来几周内预计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及受影响国家和地区数量还将进一步攀升。

新冠疫情将对世界以及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资本市场又将何去何从?财联社推出“对话首席”系列采访,就热点问题与大咖对话交流。

本期接受专访的是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李湛核心观点如下:

一、疫情在全球蔓延很难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全球性金融危机概率非常大。

二、中国股市会受到一定冲击,但因为估值处于低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维持上证指数中期底部约为2700点的判断。此外,债市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但需警惕部分信用债违约风险。

三、国际原油市场暴跌,低油价如果成为常态,社会需求持续萎缩会对工业生产造成冲击,供需齐降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四、美股从2月下旬以来已经回调约20%,从技术上来讲已经步入熊市。

五、看好A股三大主线行情:第一,前期超跌的估值较低的股票;第二,长期看好新基建、芯片、5G、TMT等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科技股;第三,业绩较为稳定、股息率较高的股票。

image

以下是专访全文:

财联社记者:本次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能否“全身而退”?

李湛:

根据中国已有的防疫经验,各国可能要采取较为严厉的隔离措施控制疫情,这会导致产能和消费大幅减少。此外,采取的隔离时间越长,对企业的资金链影响越大,这会导致部分高杠杆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失业率上升。供需的同时下降可能会形成自我加强机制,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由于全球主要制造业中心均受到影响,这对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行业有很大冲击。所以,疫情的全球蔓延很难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财联社记者:是否会由此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李湛:

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主要经济体采取的防疫措施是否到位,疫情能否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各国的政策应对空间是否足够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目前来看,多数发达国家对疫情的防控重视程度依然不够,疫情蔓延的势头似乎难以避免;2008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目前可用的政策空间寥寥无几。综上,我们认为,这次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财联社记者:全球流动性是否会持续宽松?

李湛:

3月以来,已经有一些国家采取了降息措施,比如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未来全球大概率会迎来新一轮的降息潮,全球流动性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宽松。

财联社记者:全球疫情升级,资本市场首当其冲,美、欧等重要国家股市均遭到重挫,您如何看中国股市、债市所受到的影响?

李湛:

2月下旬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相较国际市场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但是如果海外疫情持续升级,美股持续暴跌,恐怕中国资本市场也难免会受到冲击,但这主要是情绪层面的。我们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估值依然处于低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维持上证指数中期底部约为2700点的判断。

至于债市,考虑到未来央行大概率还会降息降准,市场流动性会进一步好转,债市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但需警惕部分信用债的违约风险。

财联社记者:近日国际油价暴跌,低油价可能成为新常态,这对全球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

李湛:

国际油价暴跌的触发原因是沙特和俄罗斯的减产协议破裂,沙特宣布发起原油价格战。

低油价如果成为新常态,导致工业品的价格下降,一方面,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打击,导致企业投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通货紧缩,这会导致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减少。社会需求持续萎缩会对工业生产造成冲击,供需齐降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财联社记者:目前外围市场的颓势不断,美股十年牛市谢幕了吗?接下来投资者应该怎么布局资本市场?

李湛:

美股从2月下旬以来已经回调约20%,从技术上来讲已经步入熊市。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价格波动率提高,短线操作难度较大,建议适当减仓风险资产,以持有流动性较好的避险资产为主。

财联社记者: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休,中国资产跌幅较小,是否说明A股资产性价比凸显,更看好哪些主线?

李湛:

这一轮全球动荡行情中,中国资产跌幅较小,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较好,目前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而全球疫情的影响才刚开始;二是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估值较低,加上近期货币政策更为宽松,形成了赚钱效应。

看好的主线有,一是前期超跌的估值较低的股票;二是长期看好新基建、芯片、5G、TMT等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科技股;三是业绩较为稳定、股息率较高的股票。

特别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