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里,有多少歌手能坚持到花甲之年,还在舞台上为音乐拼搏呢?只为了音乐,而不是名利。我们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位"倔头倔脑"的歌神张学友。
最近一档节目中,张学友爆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某选秀节目曾开出上亿的高价邀请他担任评委,但他却拒绝了。
我因为特别耿直的性格,所以不敢轻易教后辈,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这份责任。
看着现在选秀节目里的评委,再回想起张学友的这番话,真是让人感到哑口无言且敬佩不已。现如今的社会,谁还会傻到和钱过不去呢?然而张学友就是这样“硬气”的一个人。
近日,61岁的张学友公开宣布了自己第10次个人巡回演唱会,这是他为纪念60岁生日而特别策划的,起名"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
谈到张学友的演唱会,就不得不提2016年那场创造历史的"学友经典"巡演。233场啊!这个数字光是听着都觉得让人难以置信。
或许有人会好奇,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还这么拼命?是家里缺钱吗?显然不是的。看看他拒绝天价评委的态度就知道,对张学友来说,金钱已经不再是他坚持唱歌的动力。
究竟是什么让61岁的张学友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可能要从他的成长历程说起了。从一个差点当船员的普通男孩,到华语乐坛的传奇歌神,张学友所走的道路可谓是充满了坎坷。
张学友1995年的演唱会堪称他的巅峰时刻,轰动全球。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位日后被誉为"歌神"的男人,在年少时竟然立志成为一名船员呢?
在香港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张学友从小就是个恪守规矩的好孩子。在传统"子承父业"思想的驱使下,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的海员,在海上驰骋。
你说这个事情搞笑不搞笑呢?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但这个"缺陷"也促使他不得不重新规划人生。
那时候的张学友在学校可是个“戏精”,总喜欢在班里秀唱功,逢年过节还要被长辈点名表演。他觉得自己唱歌有两把刷子,信心满满地拿起录音带录了自己的歌声。
结果一听,直接被自己吓到了!嫌难听,就立马把录音带撕了扔垃圾桶,这操作也是绝了。
但张学友并非轻言放弃之人。在高中时期,他就与朋友们组建了一个乐队,并每天在家中对着唱片拼命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学校歌唱比赛中直接获得了第二名,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然而生活却喜欢与人们开玩笑,原本期待着毕业后可以大展歌喉,但张学友的父亲年事已高,又染上了赌瘾,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在贸易发展局担任助理文员,甚至还曾在国泰担任过票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每月的工资不足以支撑张学友的家庭开支,他的内心十分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香港电台正在举办"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其中的奖品有价值7000元的唱片机,而且还有机会直接签约宝丽金唱片公司。
张学友没有多想就报名参加了。
你猜怎么着?这位怀揣梦想的打工仔,凭借一首《大地恩情》,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夺冠!从此,张学友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这个故事特别神奇?一个本应在海上漂泊的少年,因为晕船而被迫改变人生方向,最后却在音乐的海洋里成就了一番传奇。
站在高处的人,谁没经历过几次跌落谷底?1987年的香港乐坛,谭张争霸如火如荼。
尽管他不断推出《情已逝》《月半弯》《昨夜梦魂中》等专辑,却在两大天王的光环下,这些歌曲没能激起任何波澜。
刚刚体验过成功滋味的张学友,一下子就从高峰跌入了低谷。
更糟糕的是,他的哥哥竟然以他的名义与黑社会借高利贷!这沉重打击让张学友感到透不过气,整个人都在绝望和困惑中崩溃。
人在低谷时,最容易做出什么决定?是的,借酒消愁。
张学友开始变得酗酒成瘾,每天不喝得烂醉如泥就绝不罢休。他在兰桂坊与粉丝发生了冲突,甚至在梅艳芳的生日会上被指责乱扔蛋糕。
媒体们对此乐此不疲,时刻追踪报道他的各种糗事,似乎这位新晋天王的事业就要从此陨落了。
然而,张学友并不是那种等待命运安排的人,他开始转战影视圈。1988年,他接演了电影《旺角卡门》中的“乌蝇哥”一角。这个自以为是的角色颠覆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这次跨界表演让他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一举夺得了第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荣誉。然而,尽管张学友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音乐梦想。
1989年,张学友凭借《只愿一生爱一人》这张专辑回归歌坛,其中主打歌《夕阳醉了》和这首歌双双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
然而,真正让他稳坐天王宝座的,是1991年发行的那张《情不禁》专辑。
《每天爱你多一些》一推出,各大音乐奖项如同跑马灯一样,纷纷向张学友敞开怀抱:十大中文金曲奖、劲歌金曲奖、叱咤殿堂至尊歌奖……一个都不落下。
从那以后,张学友被媒体赋予了“歌神”的称号,这绝非空穴来风。
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人在绝境中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张学友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选择了转型,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看,这就是张学友,一个不怕跌倒,只怕爬不起来的男人。难怪到了60多岁,依然能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因为他早就在那些年的起起落落中,把音乐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张学友的成功是运气,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宝丽金唱片公司他等待了整整3个月才得到一次试唱机会。
当时宝丽金手握谭咏麟、关正杰两大王牌,根本没空理一个新人。但张学友很有心计,天天琢磨签名,想着"万一"自己能火呢?结果这"万一"真的被他等到了。
整整一年后,宝丽金公司突然想起了一个名叫张学友的新人。他的首张专辑《Smile》在一上线的时候就卖出了30万张,直接让他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
宝丽金的高层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成绩搞懵了。
这个好彩头让宝丽金赶紧为他量身打造了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Amour》。主打歌《遥远的她》一推出,直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24岁的张学友,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摇身一变,成为了香港歌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
然而,真正使得张学友成为巨星的,是1993年的单曲《吻别》。这张专辑的销量直接打破了45万张的纪录,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从大街小巷到KTV包房,都可以听到"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的歌词。
张学友凭借出色的唱功,成功跻身"四大天王"之列,成为公认的唱功最好的一位。
这些成绩看似自然而然,但只有张学友自己才明白,每一步都走得多么艰辛。从最初因自己的录音而惊讶不已,到后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这并非运气使然,而是实力的必然展现。
在了解了他拒绝天价当评委的原因之后,我们是否更能理解他的选择呢?他明白成功得来不易,也深知教导后辈的责任重大。
在名利的考验下,娱乐圈的感情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洗礼,然而张学友却独树一帜,三十多年来始终如一的爱着同一个人。
这种专一程度,连浪漫的偶像剧都不敢如此刻画。
谁说荧幕初吻成不了真爱?张学友和罗美薇的相识就是在电影《痴心的我》的片场。当时的罗美薇是圈内红得发紫的女演员,跟黄百鸣、梅艳芳这些大腕都有过合作,在《开心鬼放暑假》里的演技更是出类拔萃。
两个人在片场擦出火花,张学友把荧幕初吻献给了罗美薇。这件事如果发生在现代,可能粉丝们都会炸锅。然而,他们的感情并非一帆风顺。
当张学友处于疯狂酗酒的低谷期时,罗美薇实在看不下去,选择了分手。
这一招太妙了!分手竟然成了张学友改变的契机。他下定决心戒酒,重新振作,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真爱。很神奇的是,事业开始腾飞后,张学友又对罗美薇发起了新的追求,这次他是认真考虑要结婚了。
1991年,这两个人正式和解了。当时罗美薇的事业蓬勃发展,与张曼玉、刘嘉玲、钟楚红并称为香港"最有前途的女演员"。
但爱情最美的时刻,往往需要一个人进行牺牲。1996年,罗美薇为了爱情,选择了从娱乐圈退出,并在伦敦低调地和张学友完成了她的婚姻大事。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人都认为罗美薇很傻,在事业红火的时候为了爱情放弃了事业,但事实证明,她赌对了。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张学友在娱乐圈里一直保持着"浪漫"的人设,从未因身边的美色所动摇。
如今,张学友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依然保持着对音乐最初的热爱。或许正是这份真诚,无论是对待音乐还是感情,都让他在娱乐圈稳固了他的地位。
张学友,他对待音乐真挚用心,对待爱情热忱深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歌手。
这样的故事在娱乐圈并不常见。但是,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才让张学友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歌神"。
这一部分紧扣全文主题,通过感情线索描绘了张学友的人生态度,同时揭示了他为何能够在61岁的年纪仍保持对音乐的热爱。
保留了原文中的关键事实,并在其中加入了更多人性化的思考和感悟。